中國大陸人工智慧(AI)初創公司DeepSeek一鳴驚人,引出美國遏制中國技術發展的圖謀是否存在漏洞的問題,以及DeepSeek的成功有多少是依靠其所獲取的美國技術,有多少是來自其自身的創新。至於面對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相關國家如何加強全球對話與協作,卻未被特別討論。
DeepSeek突破美國先進技術封鎖障礙,發展出可與美國相媲美的低成本AI模型,美國各方咸認應該加碼制定更嚴格的規定,確保中國企業未來無法獲得美國的先進技術。大陸方面則得意洋洋,全力大搞外宣。兩強的激烈競爭未來勢必更加火熱化,而為合作發展與全球治理而進行對話與協作的大門勢必愈關愈緊。
川普政府的AI和加密貨幣事務主管薩克斯(David Sacks)在X平台上的一篇貼文中寫道,川普已經撤銷了拜登的一項行政命令,要求AI開發人員報告對美國國家安全、經濟、公共衛生構成風險的系統進行安全測試的結果。理由是拜登的命令「束縛了美國AI公司的手腳」。DeepSeek給美國敲響了警鐘,刺激美國力求在創新和速度上超越對手。為競爭求勝,對於AI發展可能帶來的安全隱憂則更加漠視,遑論協同各個尋求防範與治理對策。
人工智慧的新興格局不僅由技術進步所塑造,同時也受到國際合作和治理框架深刻影響,因此不能忽略潛在的全球資料治理機制以及前瞻性的國際合作如何開展。世人需要確保人工智慧的收益在國際間得到廣泛的共享,同時必須採取盡可能一致的監管方法來有效管理其影響。但由於AI技術在全球競爭中扮演關鍵角色,而且具有軍民兩用特性,因此迄今猶未探索任何關於人工智慧的全球協作方案。
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無可限量,其隱患卻也無可掌握,如同地球暖化問題,需要各國共同面對。隨著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全球社會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人工智慧與多領域風險形成了複雜的關聯。
尤其是在地緣政治領域中,人工智慧已成為大國技術競爭的核心,其技術應用與出口管制對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產業布局產生深遠影響。人工智慧推動的數位轉型也加劇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高階晶片、演算法和資料中心等核心資源現已高度集中在少數國家和企業手中,一旦因地緣衝突而發生技術封鎖、供應鏈中斷等情事,極可能導致整個系統陷入癱瘓。 金融領域面臨的風險同樣可觀。人工智慧取代了大量重複性、機械性職位,提升了生產效率,但也加重了金融系統對技術依賴,因而放大了系統性金融風險。人工智慧也帶來社會風險,主要是傳統工作機會減少,加劇失業率和收入不平等對勞動市場構成的衝擊。這些多維度風險相互交織,對全球治理能力構成嚴峻挑戰。
因此,各國積極挖掘AI發展技術的同時,也要警惕其潛在威脅,就是要打開全球對話與治理的大門,透過多學科融合與國際合作,制定前瞻性管理策略,確保技術的安全、可靠和可控發展,為世界永續發展提供支援。
人工智慧已成為國際合作的重要課題。隨著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勃興,透過國際合作的推動,建立和改善人工智慧發展的全球治理,以便尋求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加速器和國際合作的黏合劑。目前迫切需要制定全球協調的人工智慧技術標準、治理準則,包括聯手應對涉及人工智慧的跨國犯罪。
人工智慧勃興後,人類面臨的機會和挑戰俱前所未有,如何應對?誠如美國前財長、哈佛大學前校長桑默斯說:「只有加強國際合作,人類才能迎來一個更永續、更包容的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