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股市昨(4)日開盤普遍大漲。截至收盤,恆生指數漲2.8%,恆生科技指數表現尤為亮眼,單日漲幅達5.06%。其中,AI概念股、半導體、汽車等類股漲幅居前,小米、中芯國際盤中均創歷史新高。
DeepSeek公司推出的DeepSeek-R1大模型持續引發全球關注,其低成本、高性能的特點推動了投資者對中國科技企業技術潛力的重新評估,進一步催化了AI板塊的價值重估。AI概念股成為近期港股市場焦點,萬國數據昨大漲近20%,金山雲漲幅達9.72%,美圖公司上漲8.55%。
此外,中芯國際港股昨日再飆升8.5%,兩日累計漲幅近20%,相隔四年半再創歷史新高;華虹半導體昨亦大漲12.66%。市場分析認為,隨著AI模型推理成本降低,半導體行業將加速邊緣AI設備的發展,大陸國產替代趨勢也為本土半導體企業帶來長期發展機會。 □
支撐中芯國際股價背後或許還來自市場傳聞。網路流傳《紐約時報》報導中芯國際的技術已成功克服5奈米製程,但多家媒體查閱《紐約時報》網站,並無相關報導。
有媒體實際登陸紐約時報英文網站,搜索關鍵字「SMIC」,發現最新一篇有關中芯國際的報導來自2024年12月17日,內文指華為新手機Mate 70的晶片是由中芯國際製造,但生產技術方面幾乎沒有進展。
小米股價也連袂創下新高。香港Now財經台報導,摩根士丹利預期小米今年將交付第二款電動車,並成股價催化劑,以小米SU7強勁的交付數字估計,新車今年也會取得成功,因應集團今年交付目標30萬輛,大摩預期,今年實際交付數字或略高於目標,上調今、明兩年交付預測至31萬輛及50萬輛,上調小米電動車業務估值20%至人民幣2,040億元。
汽車板塊表現強勁,小鵬汽車領漲12.4%,理想汽車上漲8.71%,吉利汽車上漲7.85%。多家車企公布的1月交付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幅增長,其中小鵬汽車單月交付量達30,350輛,年增268%,顯示出市場對新能源車的強勁需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