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3日 星期四

【腦科先生說古今】汪漢澄/薩滿的腦


讓我們跟著【高雄畫刊】一起閱讀高雄、遊賞風光、聆聽達人說故事,探尋這城市更多的美好! 橫跨東方與西方的資訊撞擊,【英語島電子報】最適合想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的商管人士。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6/14 第5697期
 
精彩內容
 
今日繽紛 【腦科先生說古今】汪漢澄/薩滿的腦
【青春名人堂】陳祖安/運動是最環保的再生能源
 
 
 
今日繽紛
 
【腦科先生說古今】汪漢澄/薩滿的腦
汪漢澄/聯合報
薩滿的腦。圖/Noveala

演技與出神

韓國電影《破墓》非常叫座,是2024年韓國最賣座的影片,累計觀影人次超過了《屍速列車》,在台灣也受到許多觀眾的青睞。如果單以恐怖片的眼光來看,其實它的恐怖程度平平,沒有多嚇人。它成功的原因,我覺得是能把許多韓國的民間信仰、風水、習俗、傳說,與歷史要素融為一爐,並且在一些儀式的操作細節上十分到位。對從小就耳濡目染的韓國以及其他文化淵源類似的東方國家觀眾來說,感受親切,也更能入戲。

電影中有一場很精采的戲,是女主角巫女花林(金高銀)在助手□吉(李到晛)的配合下舉行跳神儀式,好鎮住墓中可能存在的邪靈。過程中助手擊鼓,巫女進入一種恍惚狀態,持續的舞蹈,並做出種種儀式動作,有時發出呼喊,對客觀世界發生的一切似乎知覺又似乎不知覺。這類儀式,台灣人應該也很熟悉,但未必知道它是怎麼回事。內行看門道,這種信仰與儀式的形式叫作「薩滿」(shamanism),而巫女或巫師在儀式中進入的這種狀恍惚態稱為「出神」(trance)。

所謂的「薩滿」並不是一個特定的宗教,而是一種比當今世上所有主要宗教都要早好幾萬年出現,並且流傳遍布全球的信仰系統。薩滿信仰在世界不同區域的儀式型態與外表裝束因地制宜,各有不同,但共通的核心則是巫師有能力(有時藉助致幻藥物,或者鼓聲、音樂)屏除客觀世界的干擾,「出神」而進入自我的心靈境界。至於在這幻境當中會遇到誰(神明、祖靈、動物靈等),受到何種啟發,進而為自己及他人帶來什麼效果(治病、預言、感動等),則取決於該地該族群的歷史文化背景了。

「出神」狀態的特徵,是出神者當下仍有意識,對周遭的環境刺激仍有知覺,但知覺的範圍與程度窄化,屏除掉不必要的干擾。同時相對的,他內在感受與自我知覺擴大,超越一般的理性思考,接觸到俗世之外的某種「靈」進而受到啟發,有助於解決人的各種問題。許多精神疾病患者也都有出神的體驗,但薩滿巫師的出神與類似病徵最大的差別在於,巫師的出神是能夠完全自我控制,要來就來,要停就停的。

那麼,在薩滿那樣熱鬧非凡,多采多姿的儀式當中,巫女或巫師煞有介事地進入「出神」狀態,為他人帶來重要的超自然指示時,我們難免會好奇(並且有點沒禮貌地)問一句:她(他)們是不是「裝」的呢?比方說金高銀與李到晛演得那麼傳神、那麼有說服力,如果她們演上了癮,「戲外搭檔」,到一個沒人認識演員金高銀跟李到晛的地方設壇營業的話,豈不一定門庭若市,誰會知道金高銀是「假」巫女呢?進一步說,她發揮出的法力與造成的功效,有沒有可能還遠勝過大部分的「真」巫女呢?

出神腦科學

這個尷尬的問題,光憑觀察很難回答。因為如上面所說,旁觀者看到聽到的是完全一樣的儀式,完全一樣的行為表現,怎麼有辦法判別誰是「真」的,誰是「演」的呢?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只看得見人的外表行為,而看不見他腦部活動。

然而,科學卻可以讓我們看見腦部的活動。哈佛大學醫學院的腦科學團隊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研究:他們找來十五位很有經驗的薩滿巫師,每一位都能夠在鼓聲的引導之下自發性地進入出神狀態,或是選擇不進入。科學家給他們聽標準的薩滿儀式鼓聲,請他們選其中幾次進入出神狀態,其他幾次則不進入,但放空不特別起什麼念頭。用功能性磁振造影實時監測他們的大腦活動,然後比較出神時與沒有出神時的大腦活動有何不同。換句話說,想看看巫師的出神要動用大腦的哪些部位。

結果發現,出神時大腦的特異變化集中在三個區域:後扣帶迴皮質、背側前扣帶迴皮質,以及左側腦島。後扣帶迴皮質是大腦「預設模式網路」的樞紐,負責在沒有特定外在刺激以及任務時,自發產生自我的心智活動。而背側前扣帶迴皮質以及腦島則是大腦「控制相關網路」的樞紐,負責注意以及揀擇重點,維持工作的目標。這兩個樞紐的共同活躍以及強力連結,顯示大腦在出神狀態中其實也在很努力地工作以期達到目標,但此時不像一般狀況下是以因應外來的刺激與任務為主,轉而因應內在的心智活動。另一個有趣的發現是,在出神狀態中,腦幹的聽覺相關構造與大腦間的功能性連結有降低的現象。這似乎顯示了大腦在被鼓聲成功地引導進入出神狀態後,它對外界的聲音刺激就變得較不敏感,有效把內在的心智活動與外界的客觀環境隔絕開來。

這樣看來,「出神」並非一種誰都可以裝模作樣「做」出來的狀態,而是一種經由長期的練習與經驗而獲得的獨特大腦活動。它能讓當事人自發地隔絕外界的干擾,上窮碧落下黃泉地搜索自己的內在心智而獲得靈感。當然,薩滿以及薩滿的信徒們可以依據各自的文化背景與信仰系統,賦予這個過程種種不同的超自然解釋,但有一件事顛撲不破:原本不存在大腦裡面的東西,再怎麼出神也不可能無中生有地「變」出來。一位原本就擁有相當人生智慧的薩滿,有可能在出神時獲得靈感,提供人們智慧的指引,而一個原本就是傻瓜的薩滿,就只可能提供傻瓜的指引。我們在面對世上的所有擅長「入定」、「冥想」,勇於「開示」他人的「大師」們時,也都不應忘記這一點。

【青春名人堂】陳祖安/運動是最環保的再生能源
陳祖安/聯合報
夏天來襲,又要在開冷氣前對地球說聲對不起了,這是我難以做到的節能減碳任務之一,只能默默寄望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7「可負擔且潔淨的能源」的第二項指引:提高再生能源於全球能源結構中的比例,趕快達標,讓太陽能、風能、水力等自然生成能源,可以取代高碳排的石油、燃煤發電。但話說回來,再生能源雖較為環保,也有成本高、受天候影響以至供電不穩、需較大空間、會造成其他汙染等等缺點,所以也只是個利大於弊的選擇。

人類就是什麼都想取之於大自然,為什麼自己的電力不靠自己發?我曾想過如果能靠人力發電,也許會是最環保的再生能源。今年元宵逛台北燈節,看到國泰金控做了一個地球意象主燈,旁邊連動幾台飛輪機,只要連續踩踏就能讓燈發亮,一旁還有充電線可以幫手機充電。和女兒輪流踩了一陣子,玩得不亦樂乎,進一步查詢,才知道這個裝置不但有互動性、能發電,還有蓄電功能,這些電力可以供電給市府的主燈「九小龍」燈組,讓它們夜間出巡時使用。

接著又發現該集團的人壽公司推出「步步攻億走」活動,是利用手機應用程式計算用戶步數,設定每天七千五百步,累積的步數轉換為公益基金。資源用在為澎湖離島國小於屋頂建置太陽能板,幫助學校自行發電;並與綠色冀泉社企合作,在花東偏鄉六十所小學推動「以樹養球聯盟」,預計種下降低碳排的樹種,還利用掉落的枝葉製成商品銷售,部分收益再用於資助偏鄉小學足球隊;以及在屏東瑪家鄉建置綠電,賣電收益用於回饋偏鄉就學和在地農業發展。這個計畫進行兩年後,使得澎湖望安鄉的花嶼國小,成為全台第一所近零耗能小學,也讓東部足球運動發展和原生好樹一同成長,更支持了屏東偏鄉部落的婦女就業、老人照護,以及學童和青年培育。

民眾促進健康的同時,還能為永續盡份心力,我認為是很棒的想法。不過,這計畫主要仍是借助企業的力量,若有集結眾人之力蓄電的發明誕生,人力發電才有機會成為再生能源。現在已有廠商開發出運動發電的健身器材,如腳踏車、飛輪機、跑步機等,但皆僅止於為機器循環供電,尚無法儲電,如果這種「運電共生」的裝置能夠儲電,並且普及全台每個角落,讓全民運動就能發電,那該有多好。或許,U-bike電輔車最有機會,不只是讓騎乘更輕鬆,還可以進階研發出儲電功能。

我也幻想著要是做重訓、跑步、打球、跳街舞都能夠發電,那就太棒了!在美夢成真之前,我會儘量多走樓梯,少搭電梯,讓運動為自己儲備能量,也為地球節約能源。

 
 
 
訊息公告
 
 
 
 
揭開中東心臟的神祕面紗 走訪沙國聖城麥地那
身為執阿拉伯世界牛耳的沙烏地阿拉伯,近年積極開放觀光,不只申請旅遊電子簽證流程十分便捷,資料送出後短短3分鐘內立即發簽;從前只允許穆斯林進入的聖城麥地那,也開放非穆斯林遊客造訪;於沙烏地航空官網購買機票,還可申請過境簽證、免費住宿等福利。

「保重!」英文怎麼說?10個各種情境的實用說法
在英文中,"take care" 是「道別」時常見的表達語,而,"bless you" 則是用於在「某人打噴嚏」之後表達禮貌的說法。在不同的情境下,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但基本的含義都是對對方的祝福和關懷。認識以下各種情境的常見「保重」說法。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