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7日 星期二

聯合報社論/閣員打臉閣揆,非核破產的政權末期亂象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會計研究月刊電子報】為您建立以簡馭繁的思考邏輯,解讀會計、財務、金融等趨勢走向,掌握財經專業脈動!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11/08 第558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愛在戰火紛飛時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閣員打臉閣揆,非核破產的政權末期亂象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日本貨幣政策鬆動 金融掀巨變
民意論壇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國際化與國際牌
兩岸和平是唯一選項
花月殺手看見白人貪婪
高放核廢處置 撥雲見日?
英返還牡丹社事件原民遺骨…國際正義與歷史重探
所得分配惡化 稅改別再等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愛在戰火紛飛時
黑白集/聯合報
賴清德首次參加同志大遊行,夸言「讓台灣成為亞洲性平典範,讓世界看見台灣」。說大話,不臉紅。台海戰雲密布,全球都注視著台灣;諷刺的是,台灣同婚法獨獨把中國排除在外,對岸更完全不容許同婚。賴清德自誇典範,但民進黨作法和對岸有多大差異?

政府開放跨國同婚,禁止同婚的國家如星馬、港澳人士皆可來台結婚,唯獨不包括大陸。蔡政府曾承諾修法開放兩岸同婚,如今卻改口「不適合」,理由是國安考量,以及大陸未保障我國同性伴侶權益。此話根本不通,星馬港澳等地也沒保障我同婚者權益啊!

賴清德說,他當選兩岸很安全,應區隔中共與大陸人民。既然如此,政府為何阻撓同文同種的兩岸人士同婚?民進黨歧視陸配,兩岸同性伴侶的人權則更低一等,連婚都不能結。賴清德竟好意思蹭彩虹光,說「人權沒勝負,政府應消弭隔閡」;他自己不就在製造隔閡?

綠營每遇危機,就賣仇中牌。大疫時,小明不能回家;大選時,陸配不能參選,台商不能通訊投票。藍綠對抗時,挺同婚騙年輕選票;遇到選舉三腳督,歧視陸配還不夠,更力阻兩岸同婚,這是怕真愛融蝕意識形態鐵幕?

兩岸同婚的國安疑慮,會高過中國小三嗎?民進黨立委的情慾可瞞天過海無視對岸戰火,人民的真愛卻逃不過選戰烽火。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閣員打臉閣揆,非核破產的政權末期亂象
社論/聯合報
什麼樣的政府,可以出現總統被副總統打臉、副總統被閣員糾正、閣揆談話更被眾閣員「校正回歸」的政治混亂?又是什麼樣的政策,可以拆穿執政假面,充分反映政權末期亂象?

行政院長陳建仁最近在立法院答覆立委質詢時,明確地說:「核電是綠電」;但台灣若要發展核電,要考慮到核廢料及民眾是否可以接受。他還說,核能發展未來如果進入到核融合的新技術時,「我們當然樂觀其成,也可能很快來採用」。這是繼副總統暨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之後,蔡政府官員對核能的最正面表態。

陳建仁說「核電是綠電」的敘述,符合目前國際上對能源的新認知,這也是台灣能源困境的重要解方之一。問題是,這卻悖離了蔡總統的非核家園政策,也背叛了民進黨的反核神主牌,讓眾多部長頓感為難。但部長們終究比較政治正確,於是,國會上演了一場眾閣員修正閣揆談話的政治奇觀。

針對陳建仁的談話,經濟部長王美花當天還婉轉解釋,RE100要求的綠電不包括核電;到了次日,她就毫不保留地打臉陳建仁,強調台灣的綠電不包括核電。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前一天也只補充說,核廢料要能夠解決才是綠電;第二天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就澄清,核能發電並未被視為綠電,政府非核家園立場不變。接著,核安會主委陳東陽也說,核能是「低碳能源」,不是綠能。

其實,賴清德更早即對核能有過正面的表述。五月間,他在台大與學生座談時說,相關單位正在規畫如何將已停機的核能機組維持在未來可緊急使用的情況,以備不時之需。上月前往國立海洋大學演講時,賴清德也告訴學生,核融合沒有核廢料,相對安全;只要未來的技術有辦法促成核能發電沒有核廢料,而且安全可靠,台灣的民眾會支持,「當然我也會接受。」

賴清德稱停機核能機組維持緊急備用,不僅與法規不符,可行性也受到質疑。但他的說法,正凸顯蔡政府能源政策的脆弱性,證實蔡英文非核家園政見跳票,也引起外界對民進黨反核立場鬆動的聯想。儘管蔡英文立刻掛保證:「非核家園政策還在」,也幫賴清德圓場,指在非常困難的狀態下,會以總統緊急命令權讓停機核能機組緊急使用。但陳東陽坦承,重啟除役核電需要修法,並經二到三年的安全審視程序。賴清德的談話,道出了蔡英文非核家園中有核能選項的荒謬;陳東陽則揭穿了蔡、賴以為掌權者可讓停機核電說重啟就重啟的無知與傲慢。

賴清德和陳建仁都接受核融合,問題在,非核家園不僅保留重啟核電的退路,也包含核融合嗎?這些表態,其實都在迴避問題,為錯誤政策找下台階。賴清德還說,他是競選未來四年的總統,而不是未來十年,所以未將核融合等能源當成解決能源問題的工具,被學生批評是「得過且過」。然而,賴清德自詡務實負責,更反襯出蔡英文的不負責任。蔡英文二○一二年、二○一六年競選總統時就提出非核家園政策,她也是競選四年的總統,卻規畫著十幾年的政策,最後卻在連任後說:「二○二四以後不是我的事。」

二○二五不干蔡英文事的非核家園,註定跳票;錯誤政策帶來的缺電危機、環境災難、經濟傷害、黑金貪腐與政治亂象,已提前引爆。非核神主牌還在,蔡政府卻已無力解決台灣能源困境,只能在「核電是綠電或非綠電」、「核融合是核能或非核能」的詭辯裡相互打臉。政權末期異象見怪不怪,民主還在等待天光。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日本貨幣政策鬆動 金融掀巨變
社論/經濟日報
日本金融體系正在發生十年一度的大變革。三大銀行之一的三菱UFJ宣布11月6日起,十年定存利率上調100倍;三菱UFJ宣布不久後,另一金融巨頭三井住友也宣布跟進。雖然三菱UFJ、三井住友暴升百倍利率,不過是將現行的0.002%調至0.2%,依舊非常低,但已是2012年以來的最高利率,這個十年來初見的巨變值得我們關注。

為何日本大銀行要暴升百倍利率?原因很簡單,因為收益可觀。最近日本政府10年期國債利率衝到0.95%上下,銀行將顧客的定存轉去購買政府公債,就算升息後也可穩賺0.7%的利差,這種套利好生意,銀行自然用力做,以暴升存款利率吸引更多資金,來購買國債進行套利。

日本商業銀行暴升存款利率的背景是,近一年來日本央行不斷調高10年期國債利率上限,其貨幣寬鬆政策逐漸調整。去年12月日銀將10年期國債利率上限從0.25%放寬到0.5%,今年7月再放寬到1%。上月底的日銀金融政策決定會議後再宣布,1%的上限將彈性處理,市場評估短期內10年國債利率上限將放寬到1.1%。日銀的新宣布擴大商業銀行吸收民間資金成本與國債利差的可能,隔日三菱UFJ就宣布暴升定存利率。

近年日本央行的基本方針確立於2012年,當年日銀配合安倍經濟學,以量化寬鬆來刺激經濟成長,並且在2016年進一步推出負利率政策,日銀以對商業銀行寄存央行的超額準備金收取負0.1%利率等方式,來達成短期利率為負0.1%,長期利率為10年期國債利率接近零的目標,此後日本成為一個近乎沒有利息的國家,也就出現主要商業銀行十年定存低到0.002%,此種他國少見的現象。

負利率政策使得日本地區性銀行,因為放款利率過低影響獲利,導致利潤與股價長期低迷至今。但是美國聯準會從2022年3月起暴力升息11次,政策利率從近乎零調升至5%以上,急速擴大的美日利率差異,造成日圓狂貶與物價飆升,日本國債也因利率過低不受市場青睞,買氣持續滑落造成利率上揚,日本央行的10年期國債利率防線節節敗退。

當日本10年期國債因為市場買氣差,上個月利率推升到接近1%,安倍經濟學之量化寬鬆對長期利率已無實質效果,現在日本金融界在問的是,負利率的短期目標何時會修正?當長期利率標竿的10年期國債利率過去一年內飆升了近四倍,短期國債自然也被拉高利率,以3年期國債利率為例,在今年6月還維持在負0.05%,到了11月初已經升到0.25%。不過日銀目前還未鬆口放棄短期負利率與量化寬鬆政策。

現在日銀表面上還死守著安倍時代的量化寬鬆,是因為安倍前首相雖然已經逝世,但是安倍派依舊是自民黨內最大派閥,日銀如果要結束量化寬鬆,政治上需要一個功德圓滿的退場演出。另一方面,過去十年來日本持續量化寬鬆,儘管放在銀行的存款利息幾乎為零,但是不管是民眾購屋,或者是企業投資都享受超低利率,這樣的社會恐怕無法接受一個貸款利息突然飆漲的世界。

在上述考量下,日銀調整貨幣政策,應該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市場預估可能是明年春天。每年春天是日本勞資雙方談調薪的「春鬥」,今年日本出口產業因為日圓貶值收益大好,而內需產業也在觀光客加持下有不錯的表現,預計明年春鬥會有亮麗的加薪結果。春鬥加高薪可以讓日銀以安倍量化寬鬆成功帶動日本擺脫通貨緊縮為由,讓負利率政策光榮退場。

不過就算負利率退場,日銀恐怕還是會極力壓低長短期利率,讓日本經濟與民眾慢慢接受有利息的世界;也因此就算明年結束量化寬鬆,只要沒有出現聯準會快速降息,在美日利差依舊大的情況下,日圓恐怕會繼續弱勢。

   
民意論壇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國際化與國際牌
張俊哲/聯合報
首先容我聲明,本文既不為特定政策背書,也不為某家電品牌廣告。我只想單純地和大家分享國際交流的心得。標題中的「國際化」意指接軌國際,而「國際牌」則意表國際化的策略。當然,我也希望這個苦思良久的標題,能吸引更多的讀者,正視國際化的衝擊。

在出國留學前,我對「國外」總抱持著美好的憧憬。憶當年,不論是電影中的英雄豪傑,或是國際賽事的金牌得主,甚至是課本上的偉大科學家,外國人總居多數。久而久之,我竟錯以為外國人天生就比較厲害,自己也自卑了起來。在出國留學後,我得以目睹科技強權的優勢與其文明的崛起。照理說,我應變得更崇洋媚外,但事實卻不然。這個結果,連我自己都感到意外。

我的醒悟,源自那十幾位來自世界各國的前同事。因他們對自己故鄉的熱愛與認同,深深地感染了我。他們不論出身何方,都可熱情地分享家鄉的優缺點,並幽默地自我解嘲。當他們活靈活現地描繪故鄉,那兒的山川壯麗、物產豐隆,彷彿即時映入眼簾。更令人佩服的是,他們還很有信心地分享未出國前所學的知識,從不因所屬國之不強,就自覺一無是處。處於包容與尊重之氛圍,幫助我揮別自卑,且可坦然面對各式的歧視。

回國任教後,我欣見國際化在教育體系中受到重視。各式提供本國同學出國交流與進修之機會,或讓外籍人士來台講學和就學的管道,皆與日俱增。然而在國際交流的熱鬧聲中,不少同學與家長仍誤以為只要說得上一口流利的外語,或可到國際名校參訪和就讀,就好似「國際化」達標,高人一等。試想,一位英文講得好、寫得好的同學進到世界一流的大學就讀後,若僅以取得文憑為目標,卻不深究所屬大學為何能躋身頂尖、屹立不搖之緣由,就算完成名校學業,也不過是張會行走的畢業證書!多年來,狹隘的國際觀早已阻礙了生涯發展與社會進步。

當今國際化之策略,實應超越「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改採「師夷之長技以助誼」。唯有透過互學互助,方能求進步、促邦誼、防衝突。不可諱言,科技與文明發達的國家,其政經與教育制度,確有較多值得學習之處。然而,學習不等同抄襲。雖可將國際知名機構設為標的,卻不應在心態上淪其殖民地。畢竟,各國有其不同之民情與不等量之資源,盲目的移植,只會帶來更多的痛楚。建議將他國之長處,轉化為適土適性的行動方案,才屬務實之「國際牌」。也唯有如此,方能打造屬於自己的國際品牌。

回到原點,我們更應時常檢討:為何要國際化?真的一定要國際化嗎?個人以為:若國家與國民的明天無法變得更好,所有國際化的努力都將枉然;若國際化能營造更美好的明天,則理當全力以赴,開創新局。期待所有的規畫與行動,都可圍繞這個初衷,做出最佳抉擇。(作者為台大教授、出版中心主任)

   
兩岸和平是唯一選項
汪志雄/大學教授(美國芝加哥)/聯合報
以哈戰爭已打了一個月,加薩走廊大部分的死傷都是婦孺小孩,這印證了戰爭最可憐的永遠是底層的無辜百姓。

儘管賴清德日前表示,如果他當選總統,兩岸戰爭的可能性最小。只是眾所皆知,賴骨子裡維持的是一貫「抗中保台」脈絡,他的兩岸路線是「堅持持續對抗,堅持互不隸屬,堅持販賣仇中,堅持寄生在中華民國下的維持現狀」。因此賴清德當選,無助兩岸和平發展。

中共在國際上以「一中」處處打壓台灣,這是國際的現實。在情感上,我們固然百般生氣,萬般憤怒,但是面對一個強大的對手,重點不是要仇恨他,而是要擊敗他,超越他。

台灣曾經創造經濟奇蹟,曾經是華人音樂、文化、戲劇、電影的領頭羊,曾經是產品行銷世界的製造大國,曾經是一個強兵富民的海上堡壘。但是,現在的台灣具備打敗中共的能力嗎?或許,換個角度問,台灣的年輕人,現在的競爭能力可贏過大陸年輕人嗎?台灣現在的軍隊,可以打敗解放軍嗎?

現在在台灣,有許多人對中國充滿了惡意與仇恨。情感上,可以理解這種在國際上被長期打壓的不平與憤怒,但理智上,仇恨中國不會讓台灣年輕人變得更有希望,不會讓台灣社會變得更安定和諧,不會讓台灣未來變得更美好。

台灣現在有近兩百萬人口在中國謀生發展,每年對中國的出口比例接近五十%,對大陸的貿易順差超過一千五百億美元。有哪一個正常人會相信,台灣真的有跟中國對抗的本錢跟底氣?台灣唯一倚賴的是美國的保護與承諾,只是美國一向以自己的利益為首要考量,因此靠別人不如靠自己來得牢靠。

台灣錯失了近卅年的機會,台灣的實力已經落後中國,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咒罵、叫囂、仇恨、冷嘲熱諷、逢中必反,除了在感情上給予短暫的高潮外,對台灣的未來一點幫助都沒有。

台灣現在需要的是時間、智慧以及加倍的努力。有時候,一點點善意可以贖回台灣最需要的時間。因為現在唯一的機會,就是兩岸經濟能帶來兩岸政治上的改變。而改變,最需要的就是時間。我們需要時間「壯大」,大陸需要時間「蛻變」,而中華的壯大與蛻變才是實現兩岸和平的唯一選項。

五十年或一百年後再回頭看歷史,仇恨與偏見永遠只會為當時帶來災難。越戰結束至今不到五十年,看看今日的越南,當年殺紅了眼、屍首遍野,所為何來?數十萬的生命,數百萬人的流離失所,只為見證那個世代的愚蠢與荒謬。

仇恨是一種病毒,永遠找不到解藥。但是善良,可以搭橋,可以讓我們一同渡河。如果民進黨持續升高兩岸對抗,挑撥仇中情緒,到最後,除了仇恨,我們將一無所有。需知,兩岸和平才是台灣唯一的選項。

   
花月殺手看見白人貪婪
朱立安/教(嘉義市)/聯合報
片長三個多小時的歷史電影「花月殺手」出現,沖淡了拼貼左派意識形態標籤的賣座片「芭比」拿奧斯卡大獎的機會。

「花月殺手」電影裡,為錢結婚、謀財害命的假愛情,是真實事件,幾年前被美國記者寫成暢銷書。當時看書,不喜歡穿高級定製西裝打擊犯罪的探員形象,但史恩康納萊初代○○七的浮誇造型,確是美國情報頭目胡佛處心積慮建立聯邦調查局FBI,鞏固權力的眾多手段之第一步。

胡佛靠調查異議分子與建立黑名單起家,接到原民保留區刑案時根本懶得理,就把老一輩探員「下放」處理,竟偵破幾年毫無頭緒的案子,大大出了鋒頭。導演馬丁史柯西斯卻不想重彈英雄打垮犯罪老調,而是從被害者角度聚焦受害的家庭。

電影背景在奧克拉荷馬州,原住民幾代以前也非當地人,而是兩百年前,白人通過法律,把原住民從土地肥沃的東南部一路驅趕,行經著名的「眼淚之路」,遷徙到荒蕪的所謂「保留區」。沒想到,保留區發現石油,原住民的新財富引發白人不滿,認為印地安人「不配」,蜂擁前去使出種種手段分一杯羹。

洛杉磯比佛利山莊與西好萊塢之間有一條路以石油大亨命名。紐約富豪家族洛克斐勒也是石油大亨,德州和堪薩斯都有人靠挖石油致富,後代無需工作就居住豪華莊園,這些「黑金」本該屬於原住民。

倘若電影裡先結婚、再害命,然後繼承財富的手段令人髮指,導演用幾個單調對話鏡頭提醒觀眾,聯邦政府透過立法指原民為「半動物」,原民必須找「白人監護人」掌管錢財,太多讓白人上下其手的機會。而資本主義養大的白人,利益才是對錯標準,他們自私剝削別人卻認為在行善,三不五時還拋出聖經的金句名言。

這老案是白人對原住民的計畫性剝削,現在仍是活歷史。當白人監護人制度停止後,聯邦政府原民會以更繁瑣的行政程序綁死保留區事務,如近年有從環保觀點討論石油鑽探之取捨,一切都聯邦說了算,原住民自治是空話。回看台灣,蔡英文多年前就承諾原民自治立法,原民會總四兩撥千金說「逐步落實」,原住民自治在台美的民主選舉中都不構成議題。

花月殺手的故事涉及種族、愛情、背叛,如莎士比亞「奧賽羅」,受害者到最後才明白自己信任的好人根本是真惡棍。莎翁名劇只死了幾個人,就名列四大悲劇;花月殺手事件並不止偵破的少數幾個命案,前後共死了幾百位原住民,大多變成無人理會的懸案,原住民的命也是命嗎?

現實世界裡,白人依然用相同口氣說中國人不配擁有高科技。中東戰火,以色列國防部長稱巴勒斯坦人是「human animals」,美國也依然率先反對停火,巴勒斯坦人的命也是命嗎?

感恩節將近,想到四百年前白人到達北美後,靠著純樸的原住民分享火雞、玉米、南瓜才熬過寒冬,不免又感傷了。

   
高放核廢處置 撥雲見日?
賈儀平/台大退休教授(台中市)/聯合報
核廢料在大選期間的核能爭議中,意外得到朝野領袖的關注,對這項延宕多年的環境議題,是件難得的喜訊。早年朝野多以為台灣環境不宜處置核廢料,冀望運送國外解決,折騰多年都窒礙難行,方知國際環保共識:台灣產生的核廢料就在台灣處置。

這次核廢議題的主角是用過核燃料,屬高放射性廢棄物(簡稱高放)。核燃料棒從反應器中取出後,會先放在用過燃料池冷卻,然後轉移至地面。然而地面儲存不僅要面對天災、戰爭、恐攻等意外事件,也要承受材料劣化腐蝕及人為疏失造成的輻射風險。相對於分散儲存在三個核電廠區,這些危險物品集中儲存在一處偏遠地點,可降低對民眾的輻射威脅,經濟效益更好,也便於安全防護,但此非台電力所能及,有待公權力機關依法設置。

若將高放存放地面百年,可大幅降低短半衰期核種輻射強度,但是長半衰期核種的輻射強度幾乎沒變,因此長存地面不但輻射威脅沒完沒了,財務負擔更是不可承受之重。經過多年的研究評比,國際咸認最佳長期策略是深層地質處置,也就是將其永久存放在三百至一千米深處地層,並包覆多層工程與自然阻絕材料,以防核種外洩。

若將高放隔絕在地層深處,附近居民已無體外輻射暴露風險,然地層中流動的地下水,仍可能將放射性核種傳輸到生活環境,如經飲水或食物攝入,可造成體內輻射暴露。因此處置場必須設在有效阻滯地下水流的地層。近四十多年來核能國家陸續針對適合的水文地質條件深入研究。

多年來各國高放處置,時而陷入鄰避思維的困境。早年西德擬將高放埋在鄰近東德邊境,而東德則想放在靠近西德邊境;兩德統一後,赫然發現這些候選場址都落在德國中部地區,那就重新再來吧!

二○二三年芬蘭終於在西南濱海地下四百多米深處岩層,建造完成全球第一座高放地質處置設施,提升了核能國家的信心。預計瑞典及法國亦將於近期完成,相信台灣也將出現撥雲見日的契機。

芬蘭處置場毫無風險嗎?當然不是,本質上這是芬蘭境內選出的一個水文地質環境適合、當地民眾願意接受,且十萬年內輻射風險很低的高放安息之地。回顧十萬年前晚期智人尚未到歐洲,兩萬年前北歐還覆蓋著千米厚冰,過去一萬多年芬蘭外海水面上升一百多米,要評估往後十萬年的環境影響及輻射風險,還真不容易!

高放是國際關注的議題,主政者若不想背負把爛攤子留給後世的罵名,都會克盡己責,解決高放處置問題。核能國家皆運用當代最佳科技及最高安全規格,來探尋各自適合場址,配合立法規範體制、基金、管理及監督事項,並開啟社會溝通與資訊公開機制。

芬蘭花四十多年才完成高放處置場,然而美國、瑞典、瑞士等國更早開始,至今仍未達標。我國尚未立法起步,仍在先期研發階段。若問年輕世代專家,台灣的高放要放在那裡?答案太長,他們要用一生的努力來告訴你。

   
英返還牡丹社事件原民遺骨…國際正義與歷史重探
張璉/東華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新/聯合報
四具排灣族祖先遺骨漂泊於萬里之外達一五○年,近日回歸故里,不僅為曾經以戰爭、掠奪或不當手段獲取他國文物而歸還原屬國的舉措再新添一樁,也為台灣原民歷史寫下重要的一頁。

今年五月查理三世加冕典禮前夕,十二國原住民領袖要求新英王應就殖民時期的暴力行為道歉,並要求歸還盜取的文物與原民遺骨。遺骨歸還已有先例,如一九八九年澳洲原住民成功的向美國索回大批的土著遺骨,此後也有英國人陸續將殖民時期偷運至歐的澳洲土著遺骸還給澳洲,都見證返還遺骨也是恢復國際正義的舉措之一。

十九世紀初至二十世紀中期,西方霸權國家有許多令人髮指的行為。他們把不同種族的人關押一起,如印地安人、非洲人及澳洲土著等,稱「人類博物館」,隨著殖民範圍的擴大而公開展示,後來更擴為博覽會,至廿世紀五○年代仍存在。西方白人至上的優越主義,泯滅人性,對異族的殘暴,卑劣可恥,今白人世界則多羞於提及那段黑歷史。雖然流落海外的原民遺骨與上述情況不同,但霸權國家以戰爭手段取得原民頭骨做研究,並非單一事件,今人不可或忘。

原民遺骨返台,再次掀開十九世紀日本侵台的歷史。牡丹社事件發生於一八七四年,距後來的甲午戰爭僅二十年。日本明治維新後亟欲擴張武力,台灣的經濟價值與戰略地位成為其覬覦的目標。日本侵台最主要的目的是與大清國貿易,故而發動明治維新之後的首次侵略戰。一八九五年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時,強力要求清廷割讓台灣與朝鮮,其據台野心早在牡丹社事件時已顯露。

近年原民會推動原住民知識體系的建構,建立原民主體性,歷史是重要的一環,對於曾浴血奮戰抵禦日本侵略的歷史可再深入研究並書寫。對歷史文物也應站在主體性角度,例如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保存一面牡丹社事件時日軍發給部落的歸順保護旗,做為投降歸順的認證,這面旗子的存在,恰恰與壯烈犧牲的族人呈強烈對比。故此,今人要紀念的不是這面因投降而保命的旗子,而是應更深的感念並紀念保鄉衛民而犧牲的勇士們,包括這四具返鄉遺骨的勇士。重究歷史,允執厥中,方能還給歷史本來的面貌。

   
所得分配惡化 稅改別再等
葉萬安/前經建會副主委(台北市)/聯合報
近年來由於所得分配差額不斷擴大,媒體紛紛報導,並以社論評論。可見國人對所得分配持續惡化已嚴重關切,執政當局能無動於衷嗎?

其實,政府公布的「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及「綜合所得稅申報核定專冊」,所涵蓋的內容並非全部所得,其問題已相當嚴重。若將未包括的所得加入合計,並進一步深入分析,則惡化程度之快速,窮人愈來愈窮,令人不寒而慄。

首先是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不僅顯現最高與最低廿%家庭所得相差六點一五倍,創十年來新高;而且最低廿%家庭,近廿年來,其所得已無法支應基本生活需要,年年產生負儲蓄。七年來(一○五至一一一年)累積負儲蓄高達二一九一億元,平均每戶十二萬四千元,老本(過去的儲蓄)早已花光,靠借債度日,因年年赤字,負債只有不斷的累積,根本沒有還債的可能。

其次,按可支配所得金額大小排列的所得者人數,以每月收入三萬元以下為窮人,則一一一年高達四九九萬人,高占總人口的廿一點四%,而且七年來都是維持在五百萬人上下,即台灣每五人中即有一人以上為窮苦之人,遠超過大家的想像。

第三,根據財政部綜合所得稅申報核定專冊,按二十分位法統計的最高五%所得戶申報的所得與最低五%所得戶申報的所得比較,在一○四年相差一○一倍,一一○年突增至一六四倍,短短六年間暴增六十三倍,其惡化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尤其最低五%所得戶,六年來所申報的所得額不僅未增加,還大減廿五%,顯示窮人愈來愈窮,慘不忍睹。

第四,再就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一一一年最高廿%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為七十二點五萬元,顯然過於偏低。因該調查所得不包括股票及建築物買賣差價,其實該兩項交易每年都賺取數兆元,這都是富人的所得。若將其加入計算,絕對超過該報告所顯示的高低廿%家庭所得差距六點一五倍。

還有綜合所得稅申報核定專冊,其最高五%所得戶申報的所得,一一○年平均每戶亦僅五五○萬元,如此頂尖級鉅富申報所得之低,誰能相信?因我國所得稅法規定,股票交易所得全部免稅,再加上分離課稅的所得,也不需納入綜合所得稅申報。近幾年國人每年股票交易所得都有數兆元,再加上分離課稅所得,金額更大。這也絕大部分都是富人所得。如將此部分計入其綜合所得,也絕對超過該專冊所表示的一六四倍。

由以上兩例可以了解,只看表面的調查及申報的所得數據觀察,無法真正了解實情。經過深入分析後,才知道台灣近年來所得分配惡化的情況,遠較表面的數字嚴重。

再就我國賦稅收入占GDP的比例來看,多年來均在十一%至十三%之間,為主要國家中最低者,甚至不及許多國家的一半,顯現我國稅制確有嚴重問題。據專家研究,稅制改革對改善所得分配惡化的效果,遠大於社會福利的救濟。因此我國的稅制改革,已到刻不容緩的時刻了。

   
骨質流失警訊 悄悄偷走行動力10個壞習慣
台灣運動醫學會前理事長、長庚大學骨科教授暨長庚紀念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葉文凌強調,維持行動力的重要性是無可比擬的,只是壞習慣依舊比比皆是,以下詳細說明臨床上觀察到最常見偷走行動力的壞習慣。

保險死亡理賠竟要被課遺產稅?三大重點注意:指定受益人很重要
林爸爸日前因癌症往生,申報「遺產稅」時,家人看著國稅局提供的「金融遺產財產清冊」上有5筆壽險型保單、3筆投資型人壽保單。奇怪,為何有些人壽保險死亡理賠免遺產稅,而有些理賠要列入遺產呢?心理浮起許多問號。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