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老師受歡迎?
「當中學老師有什麼好?」我的語言學研究所指導教授,對於學生畢業後選擇高中教職,深不以為然。他想,至少當個大學教授吧。我剛教書的頭幾年,還會在辦公室接到他打來的電話:「什麼時候要回來念博班?」家兄也曾質疑:「以妳台大學歷,去科學園區薪水比較高吧?」我不懂為什麼沒人看好中學老師的工作有前途、有價值。
大家都說我們的孩子是國家的未來,但你會鼓勵最優秀人才來教育我們的孩子嗎?如果優秀人才應該優先去當「醫師」,其次「律師」或「工程師」,那教育寶貝孩子的老師應該排在第幾順位?
我們對中學老師的期待與想像,存在一些迷思。
關於「什麼樣的老師受歡迎」,我的經驗是孩子會喜歡與他們年紀最接近的帥哥美女、酷哥潮姊,而家長可能傾向有經驗的資深老師。這僅是第一印象,隨著時間推移,外表和年紀的因素會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教師專業」的影響力,由內容、技巧與關係三大項組成。
每個人都有獨特個性與學習風格。有的孩子只要老師第一節課叫得出他的名字,馬上就化為鐵粉,默默立志把那個科目讀好讀滿,此為「人際關係」型。別小看這個「叫得出名字」的小動作輻射出的溫暖,如果有三個新生班級、超過一百多位同學,必須在開學前幾周就超前記憶,才有辦法展現此貼心魔法。青春期孩子縱使看起來冷漠,內心還是很在意老師是否看見他的存在。相同的,孩子們連老師每天上課的口罩是否搭配到襪子衣服都仔細盯梢,和孩子聊到他們關心的流行話題,也會有圈粉效應。
「技巧」型的老師則從講義編制的邏輯,到簡報檔案的母片、字體大小、顏色搭配、版面配置、動畫順序等,皆精心設計,與授課節奏完美調和。上課從開場到切入主題,再到哪裡會需要穿插一個笑話來提振同學精神,反覆推敲,演練再三。這類老師在容易分心的「滑世代」特別重要,能把孩子從花花世界拉到學習象限。認真聽課的孩子甚至連老師看似信手拈來的笑話,都忍不住抄下來膜拜。技巧型的老師有條有理,架構分明,無論是每節課或每個學期,都有縝密的規畫與目標。上課行雲流水的背後,是無數小時的備課。
「內容」型的老師,是指對學科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都達到純熟高峰,並且能用高中生的詞彙來表達溝通。以「內容」專業來吸引人的老師,有時候不刻意彰顯授課技巧,外表也素淨低調,唯恐任何形式的花俏,驚擾崇高的主題內涵。曾在導師班講桌上,撿到好幾張歷史模擬考檢討的自編講義餘卷。一看驚為天人,讀得津津有味,因為老師把每一道題目的背景與問題意識,和每一個選項的歷史脈絡加上誘答點,都說明得通透精闢。我找同學印證,連專攻數理的科學班同學,皆深感歷史課「如沐春風」。這位老師的「內功」真是令人動容。
多數受歡迎的老師,擁有以上三項技能中至少一項,也有老師三項皆備,是學生之福。
學校是受傷小孩的避風港
卜學亮曾在《又一夜,他們說相聲》的橋段裡說道,擔任補習班老師,是想一圓「當相聲演員」的夢想。他的RAP〈子曰〉是五、六年級生的共同回憶。無獨有偶,今年畢業典禮,在老師們預錄的祝福影片中,聽到公民老師解釋,為何她的題目總是改寫現今夯劇放在段考中,測驗同學關於法律、經濟和政治、社會文化等議題?除了因為「人生如戲」、公民議題無所不在之外,她坦白:「以前的夢想就是當個編劇家。」所以每次段考出題就是她實現夢想的淬鍊。需要大量耐心和時間才能讀完的考題,更是她結合現實與理想的舞台——劇情多元寫實,學科素養展現無遺。她鼓勵畢業生勇敢創意追夢,人生充滿可能性。
我的兒時夢想,考古爺爺當年的說法,是當老師。高中時期卻萌生當「空姐」念頭,後來聽台大外文系畢業後任職西北航空的學姊說,實際工作內容比較像「空中高級歐巴桑服務員」。研究所期間,教育學程修習「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嚮往「心理諮商師」的角色。最終,我成為一名高中英文教師,熱愛學生與工作。二十年後回首,發現這個角色竟然結合了我的能力、興趣、夢想與熱情。
出身於單親家庭,目睹家暴,在壞掉的大人角力中長大。幸運的是成績不錯,一路上感受學校是受傷小孩的避風港。英文教學,是我的專業「表面功夫」,而深層關懷是孩子的生命成長。導師晤談時,化身為心理諮商師傾聽陪伴;不求頃刻解決問題,但求同理孩子,幫助他找到前行的力量。批改周記,則轉為筆耕寫作者,與「讀者」悠悠談心,回答各種青春困惑。面對責求的家長,接納他失控背後的焦慮無助;若能自我覺察,提醒他親子課題對孩子的影響,努力從與家人和解開始。老師「服務」的範圍,以良心為邊界,無遠弗屆。
歡迎最優秀人才加入中學教師之列,能夠跨領域整合夢想,發展斜槓人生。我師,故我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