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日 星期日

俄烏烽火連三月 擁抱亂世家人


【聯安醫週刊】提供健康新知、飲食營養等內容,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和大家輕鬆聊健康,落實生活中的健康美學。 電影、日劇、韓劇…選擇那麼多,要選哪一部?聽部落客怎麼說─最精選的部落客影劇評論就在【影劇大好評】!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7/04 第375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復原之路的祝福
證嚴上人專區 平安是因為有福
慈濟脈動 人道救援組織合作 做得快、跑得遠
焦點專欄 居家防疫 啟動心靈排毒
復原之路的祝福
六月初,全臺新冠肺炎染疫率已升至百分之九,確診人口數居高不下,專家所說新冠肺炎將流感化的趨勢仍不明朗。民眾雖已累積確診時自我照護的心得,但也因恐慌衍生不少紛擾。

其中一大現象是,無論確診與否,民眾爭相購買「清冠一號」。此一因應疫情的藥方,去年由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配製,由醫師診斷後開出,提供病人有別於西藥的治療。

因其治療效果佳,以致此藥粉及相關藥材被哄抬,甚至缺貨。導致有需要者找不到藥,許多人就自己到中藥行抓藥煎服,對中醫藥認識有限之下,並不清楚用的藥是否安全。其實,專業中醫師是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針對病人個別體質和症狀開方,單一方劑並非人人適用。

另一個需關注的現象是,確診者是否會繼續遭受歧視?今年初曾有媒體報導,確診者康復後返回工作崗位,遭受不友善的對待,有人甚至擔憂工作權益被剝奪。近兩個月的報導中,也有孩童康復後遭同學排擠。一位確診醫師公開其日記談到,民眾在染疫後常被追問:「在何處?被誰傳染?」因而萌生罪惡感。出於社會恐懼加諸的標籤,令確診者的復原之路格外辛苦。

曾經歷重症的民眾可能背負諸多心理壓力,也需調理新冠後遺症對身心的影響。儘管人們對新冠病毒的認識增加,病症看來也不再如疫情初期凶險,但對於如何與病毒共存,如何以正面的心態助己助人,回返日常生活,仍需要多方面共同的努力。

在本期疫情相關報導中,去年疫情高峰時染疫的年長者在醫療協助下,逐漸擺脫染疫後的不適,也經歷過一段內疚、害怕再度染疫而自我封閉的心路歷程,所幸在善知識的持續關懷及陪伴下,終於走出家門。慈濟醫療院所中醫師、營養師及復健師出力提供專業建議,加上當事人願意一步步打造復元力,建立習慣,就能竟功。

本期烏克蘭難民援助也有持續報導,隨著戰爭時間拉長,難民獲得的協助已日益減少;其中以婦孺的困境居多,人身安全亦受關注。慈濟繼續與不同的非營利組織合作,包括予以環保毛毯禦寒、購物卡供難民選購所需的日用品,也將在醫療與心理支持上提供助力。

新冠肺炎的確診者需耐心等待復原,遠方俄烏戰火下的難民,歸鄉之路漫長迢遙。我們誠心祝禱兩者的復原之路早日抵達終點。

平安是因為有福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畫作/陳九熹
在福中知福,就會知足感恩。

心靈滿足樂於付出,造福增福;

珍惜生活安然自在,疼惜地球長長久久。

時間過得很快,但也感覺時日很長,因為天下災難偏多,大自然只要有一絲不調發生災情,就會度秒如年,再加上這一波疫情,不知何時能結束;總是談「疫」色變,常常要提高警覺,保護自己不受感染,才能保護眾人。

病毒確實很剛強,摸不著也擋不住,人類也要懺悔,是否自大到認為可以克服一切、創造一切;日常生活中,是否貪求享受、沒有節制地消耗資源。還是要戒慎虔誠,真誠反省自己,懺悔有錯,就趕緊停止,不再往錯的方向前進。停、聽、看,停下來思考,多了解人間事,盤點人生該如何重新開始。

惡念一起,威力之大,會製造出很大的災禍。人間的爭端,很難分別是非,但受災的人無辜。俄烏戰爭以來,美好溫馨的家園、富含人文之美的都會區,剎那之間被炸彈或槍砲轟炸;人們分秒間驚惶受苦,親人間生離死別,看了令人心碎。

數百萬烏克蘭人受盡戰火,為了保命而逃難,進入波蘭等鄰國。壯丁固守在國家,能逃出來的多是老弱婦孺,這條路途很長很辛苦,今天平安,明天又何去何從?家還回得去嗎?該回頭還是往前,就是現在當地難民的感受。

想到他們這樣的處境,時間是多麼難過,心又多麼難過,這也是無數人在這個時刻共同的心靈感受。戰爭亂世,難得安穩人生,看到這樣苦不堪言的情景,很不忍心,不斷尋覓可以幫助這群逃難者的通道。感恩有好人願意成就好事,這幾個月來,我們才有因緣能做得到,有十二個國家地區的慈濟志工集合在波蘭,與國際間的人道救援團體一起幫助難民。即使無法走到那�媬豸漭洵I,各地慈濟人也以信心和願力會合點點滴滴,無論距離他們多遠,都能把愛送到。

如今也有逃難的烏克蘭人成為志工,雖然他們也需要被幫助,但慈濟溫馨的牽引,讓他們走進來成為覺有情人。有因緣會合在波蘭,有一天回到烏克蘭,他們就是種子,落地、播種、生根,造福當地社會於未來。

慈濟人會合在這�堙A展開雙手擁抱難民,共同一念心、共做一件事、成就一項法,這個法就是慈濟法。我也很期待慈濟人把握因緣,從人間事與真理會合,了解苦。這個「苦」字很空洞,但是它在人的感受中很實在;少數人心態無明惡濁,莫名引發戰爭,這樣的國際大事,更警惕人人守好本分,天下無爭,天下才能和平。

人間禍福,都是善惡累積。起心動念、舉手投足,不斷地累積善或惡,在因緣果報中會分離得很清楚,善者是福,惡者是禍。大部分人懵懵懂懂,即使在福中也不知福,不了解自己的平安是因為有福,很難懂得感恩;少了這分感恩,也不明白人生無常,就永遠不滿足,貪瞋癡無窮盡,一念惡起,危機重重。

得福要懂得造福、增福。過去常說「八分飽,二分救人好」,好比四個人各少吃幾口飯,可以讓五個人八分飽;四個人合心,就能救一個飢餓的人。全球人人都有這樣的心念,節省一點,能幫助更多人;心靈滿足就會有餘,樂於付出。如果沒有愛心,四個人享受五人份,還覺得不夠,有一永遠缺九,會很辛苦。

人有庇護大地眾生的力量,就是愛。有愛心,不傷害彼此,相互疼惜;感恩大地供應萬物,讓我們吃、穿、行,生活安然自在,也會珍惜愛護它,讓地球長長久久,在虛空中順著軌道,永遠這麼美。

好事從好話開始宣導,口口相傳說好事,呼籲人人愛心會合,社會才能祥和平安。把握時間與因緣,做該做的、說該說的,步步穩穩地踏出去,讓人看到我們的行動起歡喜心,也會效法跟上來,菩薩道上不孤單。請大家多用心。

人道救援組織合作 做得快、跑得遠
撰文•葉子豪 攝影•海克特
十二個國家地區的慈濟志工,齊聚波蘭急難救助,

但隨著戰事膠著,必須同時推展中長期援助方案;

當藥物、食物已送入烏克蘭,志工也奔走在周邊國家,

與合作夥伴共商難民身心靈輔導,鋪展重建之路。

俄烏戰爭二月下旬爆發至今已超過百日,烏東地區仍在激烈攻防,但首都基輔及聶伯河以西地區,已大致轉危為安,許多流落在波蘭、摩爾多瓦、羅馬尼亞等鄰國的烏克蘭人也開始返鄉。根據聯合國難民署(UNHCR)於六月十五日統計,逃出烏克蘭的難民總數已超過七百五十萬人,而返國人數也高達兩百四十多萬。許多在波蘭獲得慈濟援助的烏克蘭人,近期也越過邊界回家了。

「但目前烏克蘭境內除了首都基輔,不管是烏克蘭西部還是現在的戰區,水都不夠用,因為幾個重要的水廠跟輸送系統,都被飛彈破壞了。再加上砲戰造成水源污染。所以水是現在烏克蘭人面對的難題之一。」慈濟美國總會執行長曾慈慧,在前往波蘭等國與國際慈善組織商議援助事宜後,細說當前烏克蘭難民「有家難歸」的幾個癥結所在——

民宅被焚燒、炸燬,失去房屋的民眾只能在廢墟旁搭帳棚暫住;田園淪為戰場,耕作及收成被戰爭耽誤,糧食的倉儲、運輸也受到影響,甚至加重了全球性的通膨及糧荒。「現在食物短缺不僅是在烏克蘭,在鄰近國家也開始出現。這個情況會愈來愈嚴重。」曾慈慧憂心地說。

戰爭終止之日難以預測,數百萬烏克蘭難民仍將繼續滯留在外國,因此慈濟的援助也隨之轉型為中長期模式。除了在收容難民人數最多的波蘭進行大型發放,與聯合國、國際非政府組織合作關懷難民,志工於五月也前往摩爾多瓦、羅馬尼亞拜會訪視,擴展合作共善的觸角。

衣食資糧 還加上貼心

曾慈慧表示,慈濟在烏克蘭和波蘭都尚未有據點,但透過與不同國際組織的合作機制,依舊能把人道救援的物資帶到第一線現場,是這一次國際賑災最大的突破。當她代表慈濟本會與多個國家慈善組織商議合作細節時,也見識了許多值得借鏡的他山之石。

「靈醫會的作業方式跟慈濟很相似。平常時做慈善訪貧,災難發生時,立刻從慈善訪貧團隊撥一組人出來,投入緊急的難民照顧專案。當我們四月到波蘭華沙的中央車站,就看到他們在車站大廳設立諮詢服務站,在外面還設了兩個帳棚,一個提供生活必需品,如盥洗用具或者輕便糧食包,另外一個帳棚就提供三餐熱食,烏克蘭難民只要提出證件,都可以免費取用。」

天主教靈醫會不只進駐波蘭的主要火車站,也在摩爾多瓦、羅馬尼亞的火車站設點,因為這些點是烏克蘭難民要前往不同國家、城市的轉運站;靈醫會設的站點,也提供平臺給電信公司、社福機構以及熱心人士,補給食物用品、諮詢甚至通訊服務,發揮了安定難民心情、穩定社區的大功能。

應急的服務外,波蘭的靈醫會也把收容本國貧民及病人的機構空間騰出來,供烏克蘭難民安身。慈濟志工前去靈醫會街友收容所訪視時,就遇到許多烏克蘭媽媽及小孩。或許是戰爭的創傷太深,媽媽們第一次看到陌生的東方面孔,仍不免保持警戒,但孩子們出於好奇,很快就接近這一群不一樣的人。

「這些媽媽受的創傷是看不到的,很多人提到先生、兒子,就會說我很驕傲,我的先生、我的兒子還在烏克蘭,守護我們的家園。」曾慈慧聽出了難民媽媽們堅強背後的脆弱與傷痛。

難民需要物資援助以及精神膚慰,慈濟志工偕同接受以工代賑的烏克蘭媽媽們,前往距離華沙市中心二十分鐘的沃米安基鎮靈醫會收容所,為住在那�堛滲Q克蘭婦女及孩子辦活動。

「頭兒肩膀膝腳趾……」在各場慈濟發放中擔任主持人的志工媽媽黛西(Anastasia Malashenko),此刻成了動感十足的康樂股長,帶領大人小孩們屈膝、彎腰活絡筋骨。一旁的教室�堙A學齡前的小小孩在志工阿姨的引導下,把小手按在色紙上描繪輪廓,小心翼翼地剪下做成「手指花」,用充滿拙趣的作品,送給帶著他們逃難,嘗盡顛沛流離之苦的媽媽。

在車站據點、收容所之外,靈醫會也做到「老有所終」。距離首都華沙兩個半小時車程的佳士敦,有一間歷史超過百年的靈醫會醫院,它規模不大,只有六十張病床,卻挪出二十張給疾病末期的烏克蘭難民做安寧療護之用。

「他們沒有辦法到一般的收容中心,所以靈醫會就提供病床,讓這些人至少往生時還是身在屋簷之內,保有應有的尊嚴。」曾慈慧感動地說。

對於信仰東正教、天主教的烏克蘭難民來說,靈醫會等具有基督宗教背景的援助團體,不僅能提供有形的衣食資糧,更是精神方面的支持。遠道而來的慈濟,儘管宗教背景不同,但以誠以情關懷,同樣能溫暖難民的心。

援助難民 非一蹴可及

另一個重要國際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作法,則以科學化、專業化見長,像進行一項大型社會工程,有系統有次第地復健千萬人受傷的心。

「我感受最深的是,從國家到社區,它們已有一整套的作業流程機制,這是多年經驗累積而成的;比如在波蘭,他們會跟教育部、內政部、外交部等部門溝通,之後又回到各個收容難民的鄉鎮互動,每個鄉鎮也有自己的決定權。」

接觸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之後,曾慈慧更加體會到難民事務「任重道遠」的不易,從敘利亞難民寄居的中東地區,大量收留緬甸難民的泰國、馬來西亞,到動亂頻仍的非洲蘇丹,全球有難民的地方,幾乎都有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藍點」。那些專門庇護婦女及兒童的服務定點,除了基本的食物、住宿等維生保障外,也有專業的社工員、受過訓練的志工,提供心理輔導、法律諮詢、尋親等服務。

曾慈慧在幾個藍點服務站,看到兒童的活動空間�堙A擺滿了各式玩具和文具;孩子在這�埵頂移氻H員陪著做「遊戲治療」,療癒說不出來的心靈創傷。

「而這些專業人員,每一天聽到諸如戰爭、逃難、人口販運這麼多悲慘的故事,幾乎是第二個月就浮現心靈創傷,所以藍點也有針對第一線工作人員身心靈的輔導機制。」曾慈慧補充道。

如同慈濟等慈善團體幫助難民自力更生的做法,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也推動以工代賑,聘僱烏克蘭籍的教師、醫護等專業人員,加以訓練之後,投入波蘭、摩爾多瓦、羅馬尼亞乃至烏克蘭本國,對難民兒童及婦女進行心理輔導及福利服務。工作規模宏大,受惠的人很多,卻無法立竿見影。

「他們的難民扶困專案,不是外界想像中那麼快。因為孩子跟婦女身心靈受到傷害,不是只看一次醫師、接受一次心理輔導,就會復原,做這個區塊需要很多的時間跟耐心。」曾慈慧道出了解之後的體悟。

愛的物流 深入烏克蘭

心靈的復健急不得也不可能快,但救援物資的供應卻是拖延不得,慈濟與以色列國際人道救援組織(IsraAID)簽署合作備忘錄,正是因為對方有強大的物流管理能力。

「它透過專門的軟體,收集烏克蘭不同醫院的需求,列冊之後,跟法、德、美等國NGO聯繫,清楚告知:現在有哪些醫院需要哪些物資?需要什麼食物?大家捐贈的物資會由哪一個受贈單位收受到?在羅馬尼亞的圖爾恰物流中心,它承擔的功能非常重要。」

為了打通慈濟物資進入烏克蘭境內的「人道走廊」,曾慈慧特地前往羅馬尼亞及摩爾多瓦,拜會以色列國際人道救援組織派駐當地的人員。俄烏戰爭開始後,該組織在羅馬尼亞圖爾恰地區快速建立大型倉儲物流,接收來自歐洲運輸卡車的物資,讓他們在此卸貨,工作人員進行分類,再運送到烏克蘭南部和東部。在合作夥伴鼎力相助之下,慈濟的食物包、醫療包、藥物以及環保毛毯,已經進入烏克蘭境內,送到敖德薩、哈爾科夫等地,發揮救人助人的功能。

任重道遠 展現軟實力

「你絕不可能教一個身心靈受害的小孩,馬上恢復如常,真的需要時間來陪伴他們走出傷痛。」曾慈慧表示,戰爭還沒有結束,這一條重整之路,會比大家想像中還要久、還要長、還要慢。然而在與合作夥伴一起關懷難民的同時,慈濟的特色也一次又一次的清楚重現,成為鼓舞受助者的重要支持力量。

「這是上人一直在提醒我們的,在扶困膚慰的過程,不是只有單純的給,而是去帶動回饋感恩的心,所以我們在波蘭發放現場,也拿出竹筒撲滿請烏克蘭難民發揮愛心回捐,幫助彼此。」曾慈慧心有所感地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成績,要有很大的耐心陪伴這些受苦的人們,以及透過不同的組織機構,分工合作來共同推動這一次的人道救援。」

慈濟與靈醫會的合作,將著力在難民心理與技能輔導方面;也將借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藍點服務中心,給予流離的婦女及兒童面對面的心靈輔導,同時資助這些機構聘僱烏克蘭社工員、心理師幫助同胞。

針對難民急需的藥品、醫療設備、公衛物資等,慈濟與空運連結賑災物流基金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安澤國際救援協會、世界健康基金會、世界希望國際基金會合作,將物資直送往烏克蘭的醫療機構。

走過的地方愈多愈廣,發現的社會困境也愈多、愈發令人憂心。德不孤必有鄰,在援助烏克蘭難民的長路上,慈濟人勢必面對考驗,但本著「信己無私、信人有愛」的信心,以及合作夥伴的協力互助,拔苦予樂的願,終能一步一腳印地實現。

居家防疫 啟動心靈排毒
撰文•梁嫣親(慈濟基金會慈善志業
「大家小心和我保持距離!」「不知道我能不能順利解隔……」

「很怕自己會被感染,被貼上標籤……」這次居隔獨處,發現世界上最難治療莫過於心�堛漪r;如何做好心靈排毒,鍛鍊應對生活考驗的能力?

當知道自己因為同事確診,需要隔離時,心情五味雜陳。走入居隔的房間,發現這�堸T號不好,看著四面牆,突然發現頭頂有塊黑壓壓的烏雲,內心彷彿下一秒就要下起傾盆大雨。

「大家不安的眼神看著我!」

「大家嘗試與我保持距離!」

「陸續收到確診的消息!」

「很怕自己會被感染,被貼上標籤……」

這些令我焦慮、不安、委屈、心浮氣躁的情緒悄悄占滿內心;面對如此的自己,無助也害怕。

冷靜下來後,自我察覺為何有這些耗盡能量的想法?嘗試「接受自己現在很糟糕」的狀態,試著安撫自己。釐清後,我才意識到因為不知能否順利解隔,這種不確定、不自由和無法掌控的感覺,讓自己感到不舒服。

新冠病毒籠罩全球,我們戴了兩年多的口罩,預防病毒侵襲。我們的心,其實也要做好排毒,提升免疫力。當感受到負面情緒,如何啟動心靈排毒?

1. 自我察覺

2. 接受自己現在糟糕

3. 安心五寶 「信、運、同、轉+改觀」

安心五寶口訣,是自我調適的五種方法,由從事心理諮商輔導二十五年的黃龍杰心理師,根據實務經驗所創,五種方法包括:信仰、運動、同伴、轉移、改變觀點。

「信仰」能安定人心,透過各自的宗教信仰,來重拾內心寧靜的力量。我是透過線上做早課和晚課、午間祈禱,當專注其中,不自覺沉澱躁動不安的情緒,平靜與日俱增。

再來是「運動」,即使是在小房間,運動也不會被空間局限。適度運動可促進腦內啡分泌,身心會感到愉快。

此外,可以透過深呼吸和按摩,放鬆身心狀態;試著練習將注意力從感官接收外在訊息,回到專注內在的身體感受。

口罩雖隔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心可以靠近。居隔不要忘了和「同伴」保持聯繫,同時也要關心和自己一樣遭遇的朋友,讓他們感受被支持的力量;更要關懷確診者,因為他們內心一定有很多不得已的擔憂。

居隔期間陸續接到其他人確診的訊息,不由自主陷在複製又複製的不安情緒。我趕緊停止負面思緒,並「轉移」注意力到當下正在做的事情上。

上人開示:「心如工畫師,只要欲念一起,就會浮現種種境界,讓心境不復單純美好。」其實心是需要天天鍛鍊,在各種情境下練習感恩,就能完成心的「改觀」。我可以告訴自己:「即使最糟染疫了,感恩有強大的醫療作後盾。」、「感恩有一群照料三餐的夥伴。」……

與病毒共存的時光,我們要做好心靈防護,擋住煩惱無明的侵擾,能量才能隨之湧現。把「改變觀點」作為日常的「心靈運動」,鍛鍊應對生活考驗的能力。

這八天的居隔獨處,發現世界上最難治療莫過於心�堛漪r!在善念與惡念拉拔之間,佛法可以提升心靈免疫力,讓我在舉手投足間察覺煩惱,學習以慈悲與包容來接納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生命的價值。

在諸事不順,心情隨風起舞時,腦海中浮現上人一段開示:「在生命中人人都害怕,但是怕又何用?不如現在這個時候,人人翻轉一個想法,讓慧命提升。」也因為這次隔離,才看見自己沒有把佛法運用在生活中,遇到考驗,心不堪一擊。佛法,平常就需用心學習,否則無常一到,臨時「抱佛腳」來不及。

疫情當前,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一起來做好心靈排毒,找到平靜的能量。願我們都能在無常�堙A如常,安住,利己,利他。

第367期 序號:376786 發報日:2022-7-4

主旨:俄烏烽火連三月 擁抱亂世家人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668期

「收假症候群」超憂鬱!?我好「忙」不要只會說I'm busy!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 收假前一晚,情緒是不是特別低落?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又要回到被工作追著跑的「忙碌」日子了。 我很忙,還只會說 I'm busy 嗎? 今天就帶你認識五種表達「忙碌」的英文說法!

3D列印鳥喙 挽救印度大犀鳥一命
美國佛州坦帕動物園工作人員與獸醫、皮膚科醫生、生物醫學工程師組成團隊,為園內一隻印度大犀鳥「新月」製作3D列印的新鳥喙,替換原本因癌症病變受損的原生鳥喙,成功挽救這隻印度大犀鳥的生命。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