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

聯合報社論/財劃法哪個版本最好?卓院長打臉賴總統


【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11/11 第583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外交豈能當兒戲!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財劃法哪個版本最好?卓院長打臉賴總統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經濟板塊位移已不可逆
民意論壇 川普再執政 台恐成棄子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旅人的逆旅
從通水到通電的兩岸契機
大屋頂下/看得見的手vs.看不見的手(下) 目睹鐵幕正在換邊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外交豈能當兒戲!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美國大選,美媒報導外交部政次吳志中表示台灣非常擔心,外交部急澄清關心非憂心;公視報導稱川普為重刑犯,文化部長李遠指這件事很嚴重,新聞急下架。台灣處境特殊,對外沒有犯錯空間。但賴政府駐外人事接連引發爭議,無視外交專業的布局,要應對美選後變動劇烈的世局,簡直是把外交當成兒戲。

外交部的荒唐派令,其實要從蔡政府說起。駐日代表謝長廷被譏是「助日代表」;駐德代表謝志偉屢對國內政情高亢表態,對僑界性騷案件卻無力善後;駐泰前代表莊碩漢則因性騷而遭監院彈劾;至於「口譯哥」趙怡翔擔任駐美代表處政治組長,更引發爭議。

賴政府外交人事爭議,不遑多讓。最近派任的駐泰公使董思齊,蔡政府曾派為駐韓副代表,因口譯哥效應而撤回。董思齊曾任林佳龍創辦的台灣智庫國際事務部主任,對國際事務不能說沒有專長。但他專研韓國,卻派往泰國,會不會太奇怪?

賴政府驚人的外交布局不止如此,上月任命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團長劉玄詠為駐奧地利代表,號稱是台灣音樂大使。賴政府難道已棄守對奧外交?駐法代表郝培芝在巴黎國慶酒會上低頭看稿念法文的表現,也被專業外交官形容為「災難」現場。

川普強勢回歸,各國戒慎恐懼,我國外交布局卻不見專業考量,賴政府似乎不把外交當一回事。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財劃法哪個版本最好?卓院長打臉賴總統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審查《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在朝野衝突中將法案送出委員會。民進黨指控審查過程過於草率,若干條文也未獲共識;國民黨則指責民進黨過去推動修法,現在阻礙修法,只想集權又集錢。而高雄市長陳其邁希望等行政院提出版本,統合中央與地方意見,再一起討論;但行政院卻表示「現在的版本就是最好的版本」,堅持不提對案。財劃法修法,已成朝野下一波攻防焦點。

財劃法修法背景,起自精省後政府財政大權大幅向中央傾斜,從精省前的「中央六成、地方四成」,變成如今的「中央七成五、地方二成五」。地方政府則已從精省時的「二直轄市廿三縣市」,變成如今的「六直轄市十六縣市」。在中央掌握主要稅收情況下,地方政府不斷告窮,只能仰賴中央「垂青」,每年在統籌分配稅款和專案補助上與中央拉鋸。因政黨考量形成的分配不公,亦時有所聞。

因此自民國八十八年財劃法因精省大修後,修法提案便絡繹不絕。總計從八十九年到去年為止,立法院各黨團各立委對財劃法修法提案多達八十件,其中國民黨三十六件,民進黨也有三十件;親民黨、台聯、無盟、新黨、時力、民眾黨等,也都各自提案,沒有任何政黨缺席。扁政府時期也曾在九十一年、九十六年和九十七年三度提案;馬政府亦曾在民國九十九年、一○一年兩度提案修法。

在這諸多提案中,時任立委的總統賴清德參與提案、連署共有四次,副總統蕭美琴則多達十一次,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也有八次。民國九十年,賴清德甚至曾連署時任立委的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所提修法草案。即使在蔡政府、賴政府時期,民進黨立委也有十二次提案;賴清德從台南市長到行政院長都曾喊話修財劃法,更說「現行財劃法不公不義」。如果現行財劃法是「最好的版本」,何以朝野包括民進黨立委,會有這麼多的修法提案?

廿五年來,財劃法修法之議「唯二」缺席的,就是蔡政府和賴政府。背後原因當然不是「現在的版本是最好的版本」,而是「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現行版本是能將中央權力極大化、挾龐大資源控制地方政府的版本。

因此,財劃法應該修法,可說是除了蔡、賴政府以外的「朝野共識」。此次修法草案送出委員會是否有程序瑕疵,固然見仁見智,但若說「完全沒有討論」,則是自欺欺人。先不論此次朝野早就在立院有過激烈攻防,難道過去廿多年跨黨派、跨中央與地方的論辯、提案,都不算討論?至於財委會送出的修法版本,當然不見得是「最好的版本」,但法案還要協商,可再討論補正。而行政院和民進黨立院黨團都未提修法對案,只是為反對而反對,自無資格評論什麼最好或最壞的版本。

財劃法影響的是中央與地方財務與權責劃分、直轄市與一般縣市的資源分配,甚至是個別不同的縣市區域考量,很難以一般的政治性法案概括,各種爭論亦非藍綠白之別。各自提出修法版本或建議,然後對於歧異點折衝協調,謀求多贏,才是解決之道。

追根究柢,賴政府堅拒修法,仍是對於多數民意毫無尊重,仍想大權獨攬,把立法院當橡皮圖章。不提對案消極抵制、杯葛拖延修法,或者用「影響國防決心」、「削弱中央可支配預算、排擠其他預算」抹黑提案者,都是為「保權、保錢」。用「現在版本就是最好版本」來搪塞,卓院長打臉的,是過去的賴立委、賴市長、賴院長,和現在的賴總統。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經濟板塊位移已不可逆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俄羅斯總統普亭在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前夕表示,美國企圖遏制中國發展,就像不准太陽升起來,「這是做不到的」,太陽總歸是要升起來的。

以太陽為喻,無獨有偶,新加坡前外交官、知名戰略專家馬凱碩,日前在印度新德里電視台主辦的活動上表示,世界不再受西方文明的支配,事實上,西方正在失去世界。馬凱碩還把金磚國家比喻為是一個「日出俱樂部」,而指曾主宰世界的七國集團(G7)是一個「日落俱樂部」。

日出與日落,具體地體現在數字上:1992年,G7 GDP占全球的比重為45.5%,後來組成金磚的五個國家(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占16.7%,但30年後的2023年,金磚國家達到37.4%,G7則巨降至29.3%。

日出俱樂部中,無疑又以中國最為突出顯眼,因為它的變化與崛起最為巨大,也因此,不僅讓中國與傳統的西方大國尤其是已稱霸近一個世紀的美國,關係日趨緊張,也讓各國對如何看待中國,在觀點上出現了嚴重的分歧。從三、四十年前中國剛崛起時的「中國崩潰論」,到最近中國經濟明顯走緩下的「中國到頂論」,不一而足。

從傳統西方特別是從美國的角度看,在期待中國崩潰卻不可得的情況下,希望至少能看到中國已經到頂,以免最終可能被中國趕上,其無奈心態可以理解,但現實卻未必如此。

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10月在新加坡舉行的「慧眼中國環球論壇」爐邊對話時,闡述了他對中國當前經濟形勢與挑戰的看法,直言中國經濟尚未到頂,看衰中國「極不明智」。他認為西方國家以為「只要做些什麼就能打倒中國」的想法是錯誤的,他強調,「這個國家將持續長久發展下去」。

李顯龍不僅毫不猶豫地否定了「中國到頂論」,甚至還相當肯定地提出了「中國持續發展論」,明顯地與馬凱碩強調的「日出論」若合符節。李顯龍看好中國經濟的理由包括:

雖然對中國以往快速增長有過重大貢獻的人口紅利已然消失,勞動人口已經到頂,但中國將提高退休年齡,會更好地利用勞動力尤其是婦女勞動力,這將是提高生產力的一大來源。另一來源是農村人口,中國每年都在進行系統性城市化,每年有1%、即1,500萬的人口從農村移居城市。

其次,目前中國已在許多領域做到了世界級水平,也有很多先進且高質量的技術與科學,這將導致成本下降,全面提高中國產品的競爭力。

最後,李顯龍還強調,他看到了中國人已經下定決心,因為他們已經看見了自己的能力,也看見了其他國家的能力,在某些領域,他們知道自己需要迎頭趕上。所以當中國人說「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時候,李顯龍感到這種決心是顯而易見的,這將推動他們向前邁進,克服任何可能出現的困難。

李顯龍對中國的觀察和了解,顯然相當細膩深入,比如最後有關中國人的決心這一點,華為在美國及西方輾壓式打壓下的王者歸來,正是這種罕見的素質表現。

中國正處於日出東方的階段應無疑義,但為何說西方或G7將處於日落階段了呢?這只要從經濟發展學的供給與需求兩個角度作些觀察分析就明白了。

20世紀的美國雄霸天下,供給面靠的是第二次及第三次工業革命,加上來自於全球的人才紅利;需求面則是其積極鼓吹推動的全球化,如今時移世易,供給面的優勢已面對來自中國的強勁挑戰,還要加上國家治理能力的弱化;需求面則為了對付中國,不惜反全球化、去全球化,還要到處征戰,大概率或將追隨19世紀的英國,步向日落。

日出,日落,此即21世紀全球經濟板塊位移的大勢,難以扭轉,更不可逆。

   
民意論壇
川普再執政 台恐成棄子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聯合報
美國總統大選,川普逆襲成功,成美國史上第二位「非連續任期」總統。川普首次執政,美中台互動跌宕起伏;川普重新執政,對兩岸關係會產生什麼影響?台灣如何因應?

美印太戰略及民進黨政府抗中保台路線、聯美抗中戰略鑲嵌,川普再執政對陸台皆產生機遇及挑戰,具雙面刃效應。

首先,激化兩岸潛在軍事衝突。川普再度執政,有的觀點認為美對台政策不會發生大轉變,也有論點認為對大陸是利大於弊。然陸對台政策的挑戰是,川普主政下重啟美中貿易戰,對中加徵高關稅,恐致台商外移產生產業鏈中斷。美迫使台積電遷廠至美,及增加軍購支出,激化兩岸對立及潛在軍事衝突。

其次,美中貿易戰強化兩岸經貿分離。一旦激烈化,迫使台商遷移東南亞、美、加、墨或回流台灣,不僅降低兩岸經貿依存度及切斷產業供應鏈完整性。同時,大陸對台實施ECFA關稅優惠減讓措施已減少一八○項,為早收清單五三九項的三分之一,陸方又提出研究中止一部分或全部ECFA,及反對台灣參與CPTPP,如此將更加速兩岸經貿脫鉤,反難達成融合促統及和統目標。

復次,台灣無法擺脫棋子甚至棄子角色。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承諾堅定支持烏克蘭,而川普卻對援烏提出質疑,聲稱可與俄羅斯總統普亭達成協議,一天之內結束戰爭。民主黨著重以中制俄、以烏耗俄,共和黨著重以俄制中、以台抗中。無論是那一政黨執政,台灣皆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馬前卒,無法擺脫棋子甚至棄子角色。

最後,美更頻繁打台灣牌激化兩岸關係。川普主政下,台灣恐將更成為美圍堵陸的戰略馬前卒,川普將從拜登政府聯烏制俄轉而聯俄制中。在欠缺民主價值理念引導下,更會頻繁打台灣牌,甚至提高訪台國務院官員層級、強化軍事顧問團及經貿實質關係。

川普對台灣牌頻繁運用,反中前朝官員再次回任,對兩岸互動皆是一把雙面刃。大陸當局如何應對被其制裁的前美官員,以王子復仇記姿態逆襲,重新擺正美中關係?台灣必須面對更為反中的川普政府,這會更將台灣推向圍堵戰略前沿及瀕臨戰爭邊緣風險。

此時民進黨政府若在兩岸政策上火上澆油,將兩岸關係朝向兩國關係論述,則美中台間衝撞更為巨大。儘管不會宣布台灣法理獨立,但實質上會在中華民國體制內台灣化、深化兩岸互不隸屬論。從賴清德總統未論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以及陸委會高層曾提及兩岸兩區即兩國關係,台灣若是試圖運用美中對抗,將陸委會改為「中國事務委員會」,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改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條例」,如此兩岸衝撞更為顯化。

兩岸關係不斷陷入分離化、脫鉤化及衝突顯化的路徑依賴,兩岸交流恐更跌入谷底。若台方再加強「國安五法」及「代理人法」實施,陸方加強「反間諜法」執行;台方藉由法辦台商、宮廟或鄉鎮基層代表、兩岸交流者,陸方以反情報及反間諜措施應對兩岸交流者,寒蟬效應雙重疊加,將致兩岸關係嚴重倒退。

美中貿易大戰將再起,陸對台經貿加大制裁力度、逐步取消ECFA及反對台加入CPTPP,兩岸經貿脫鉤化、中斷產業供應鏈,倒逼台經貿更朝向新南向政策及往其他發展。如此局勢發展不容樂觀;兩岸關係發展恐從融合和統,轉向打獨促統甚至武統選項,此實非兩岸人民之福。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旅人的逆旅
潘□/聯合報
立冬已到,台灣進入涼爽的季節,適合旅行。平地雖然沒有楓紅,深山依然能見到美景,或許將有杜牧〈山行〉的樂趣,「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動人風光。

古代交通不便,旅行受到各種限制,除了戶籍制度限制移動之外,治安不佳,旅行成為一場冒險,美好的自然風光背後夾雜著許多不可測的變數。相較於私人旅館缺乏品質與安全的保護,各地驛站則提供給官員往返的安全保障。

現實世界的歡宴,春光無限,燈火通明,一觴一詠,豈不快哉!李白從生命的短暫性發出感□。「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李白昔日在玄宗眼前是位大紅人,如同仙人生活於瀛洲樓觀,豈知一朝受讒賜金放歸,遊走五湖四海。「桃李園」的這場親族晚宴上,他在開頭就直截地點出生命的有限與大地的無盡,頗有大開大闔的氣勢。大才子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最後指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就如同旅人短暫住宿的旅店,道盡有限生命在現實世界裡的局限。

莊子提到「陽子之宋,宿於逆旅。」(《莊子.山木》)陽子前往宋國,投宿在旅舍。那為什麼「逆旅」用「逆」呢?東漢許慎《說文》:「逆,迎也,從□□聲。關東曰逆,關西曰迎。」函谷關依傍崤山,以此為界分為關東與關西。古代的逆與迎意義相同,逆旅乃迎接旅人的場所,就是今天的旅館、飯店。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倏忽比之白駒,寄寓謂之逆旅。」蕭統明言人間是我們暫住的寄寓之處。

今天大家出門旅行講究的是住宿的場所,古人卻將飯店當作一種有限生命在人間的暫居地,從有限來看待廣大的宇宙、綿綿無絕的時間,總會興懷無限。

飽經流離之苦而來到台灣的詩人周夢蝶,對於生命感觸已然深刻。「風塵和憂鬱磨折我底眉髮/我猛叩著額角。想著/這是十月。所有美好的都已美好過了/甚至夜夜來弔唁的蝶夢也冷了。」(周夢蝶〈還魂草〉)。

德國詩人席勒提到:「美的東西終將消失,全部都走了。」(〈輓歌〉)浪漫主義詩人們很清楚世間的有形物質,即便美好事物也終將消失。「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脩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這是〈蘭亭集序〉的一段,書聖王羲之聚集東晉名流四十一人,包括王家諸子凝之、徽之、操之、獻之等人,也有三十年後將在淝水之戰重挫八十萬前秦兵馬的宰相謝安,此外還有名士孫綽、方外人支道林等人。千古盛會,空前絕後,王羲之最後以「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作結。

王羲之反對莊子將生與死、彭祖與殤子等同視之,生死固然有限,亦當積極正視其現實存在與由此所生之感懷。從古希臘哲人柏拉圖到現代經營之聖稻盛和夫都認為,此生目的在於不斷磨練自己的靈魂,努力工作並盡最大努力過好現實的生活。

(作者為亞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從通水到通電的兩岸契機
陳長文/台灣人、大陸人、中國人、/聯合報
一九九○年九月十二日,筆者時任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秘書長,在金門仁愛山莊與大陸紅十字會代表韓長林簽署《金門協議》,以人道方式處理大陸同胞偷渡來台遣返之問題。當時金門仍為戰地而戡亂仍未終止、亦未解嚴,以致筆者遭告發「叛亂罪」。

但如馬英九前總統在《金門協議二十年》一書序言所言,簽署金門協議為兩岸政府實踐「正視現實,建立互信,擱置爭議,追求雙贏」開端,迄今協議仍有效。

卅四周年,應香港亞太台商聯合總會胡執行長邀重返舊地。承金門縣府、紅十字會金門縣分會及金門大學朋友們熱情接待,讓筆者深感溫暖。

從戰地到樞紐:八二三到金廈通水工程

四十五年前砲火瀰漫八二三戰場,如今蛻變為繁榮觀光勝地,且知廈門旅遊團已恢復來金踩點,使筆者欣慰。

路過承接廈門供水田埔水庫,令筆者印象深刻。二○一八年八月耗時廿三年輸水管線工程,歷經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總統,於蔡英文總統及賴清德行政院長任內完工,堪為兩岸合作融和典範。

一九九一年五月動員戡亂終止後,從通郵、通商、通航「小三通」,到今日金廈通水工程,以及「期待」通橋、通電「新三通」,印證兩岸總能求同存異,和平交流。

筆者耳聞,金廈百姓時常往來金廈採購生活物資,若建金廈大橋,往來便利,更能深化交流促進和平對話。

金廈通水,兩岸要通電:為和平開創新願景

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時完成金廈通水,如今身為總統,卻讓經濟部長提出赴菲律賓蓋綠電廠、海底電纜輸電回台。此舉成本高昂,且菲律賓位處南海爭議地區,恐成地緣衝突焦點,筆者難以贊同。

倒不如近在咫尺金廈/兩岸通電(含核電及再生能源合作開發),距離短、成本低,金廈得以通水,亦為民生必需之電有何不可?從兩岸近四十年經社文交流驚人綜效,只要堅持憲法一中原則,何須擔心兵凶戰危?

以輝達黃仁勳表示回台投資需一百億度綠電為例,經濟部長郭智輝雖言「可以給他」,但台灣目前綠電年發電量僅約二百億度,且多為半導體產業所用。若兩岸通電,外商投資需求便得迎刃而解。

期待賴總統:從台獨轉向兩岸務實合作

賴總統國慶致詞:「台灣有決心致力維護台海的和平穩定…也願意和『中國』共同因應氣候變遷」(筆者不忘叮嚀:對中華民國憲法宣誓的賴總統,不應稱「中國」,而應稱「大陸」或「中華民國大陸地區」。)大陸正積極發展核電、風電、太陽能等,兩岸通電正是合作絕佳方案!

值此際,請賴總統高喊「互不隸屬」時,回想擔任行政院長時金廈通水榮景。與其執著「祖國論」,不如追憶孫中山先生(台灣地區「國父」,或大陸地區「革命先行者」),言兩岸是同根生兄弟。放下台獨痴人說夢,念人民福祉,讓台海煙硝退散,才能「健康快樂,國泰民安,良制一國」。

   
大屋頂下/看得見的手vs.看不見的手(下) 目睹鐵幕正在換邊
黃年/聯合報
接續昨天本文。四年來美國兩次大選,鮮活呈現了美中兩國政經體制的對比與競爭,也是對人類未來文明發展方向的深層探索。

這場美中政經體制競爭引發的當下世界奇景是,邱吉爾當年所說的「鐵幕」,如今正在舉世目睹下換了邊。

「鐵幕」是冷戰的關鍵詞。大意是指共產集團給自己築起一道鐵幕,除了封阻民主陣營的意識形態進入,內外經貿往來也幾乎完全停斷,像可口可樂、口香糖也只能是蘇聯黑市的珍稀品。

中國的鐵幕經濟更是內封外閉,連毛澤東都對左右說,「不要給我吃肉了,吃素不要緊,省下來換外匯」。這樣的鐵幕經濟,沒有像樣的商品賣出去,更無外匯及內部市場用來進口。當時,西方的口號是:打開鐵幕。

如今,情勢幾已完全翻轉顛倒。王毅當著布林肯的面說:美西方對中國的「小院高牆」,不能變成了「大院鐵幕」。

中國已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國與第二大進口國,且是一百五十餘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出口商品的競爭力勢如破竹,進口市場的胃納也令國際垂涎。當年的鐵幕經濟,如今可謂已經成為世界上進出口最豐富且最暢旺的經濟體之一。

早年,中國的低端商品在世界氾濫,國際甚至出現「沒有中國的家用品,你生活得下去嗎」的議論。至今,中國的高尖產品問世,船舶、基建工程巨型機具、無人機、綠電生產裝置等等,紛紛躍居世界前茅。於是,美國的「小院高牆」出現,以封殺華為及新能源車為典型事件,密集推出關稅、脫鉤、斷鏈等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遂致美西方已儼然升級為「大院鐵幕」。

往昔,邱吉爾說的「鐵幕」,指共產國家的難進難出;如今王毅說的「大院鐵幕」,則指美西方全力阻擋中國的進出口。

眾目睽睽,「鐵幕」已經換邊。

鐵幕換邊。主要原因,如昨天本文所論,是美中兩大政經體制在「看得見的手vs.看不見的手」的拔河角力所致。

如今呈現的奇異弔詭是:中共彷彿是想用「政府/看得見的手」,在驅動「看不見的手/自由市場/全球化」;但美國則彷彿是想用「政府/看得見的手」,在驅動「反看不見的手/閉環市場/逆全球化」。

因此,中國標榜「高質量的開放」,美國成了「大院鐵幕」。

美國築起大院鐵幕,是美國政經體制運作的失敗所致,卻歸因於中國崛起。但大院鐵幕絕非挽救美國政經失敗的方案,這根本是文不對題。

眾所共見,美國的民主政經體制已告異化失能。

對內而言,民主不是整合國家的方法,而成了撕裂國家的凶器。人民不再以民主為高尚與光榮,而因民主而感到焦慮與恐懼。川普罵賀錦麗是「共產主義者」,賀錦麗嗆川普為「法西斯叛國者」。

大選期間,出現三次情節與程度不同的刺殺川普未遂事件,皆是要將可能由選舉出任美國總統的川普置於死地。舉國浸泡在相互猜疑與仇恨之中,甚至被認為瀕於內戰。

對外而言,美國「山巔之城/民主燈塔」的道德形象也告落漆掉鏈。

譬如,美國對俄羅斯的大戰略,即徹底暴露了美國的雙標、自私、偽善與狠毒。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主要領袖人物戈巴契夫、葉爾欽與普亭等,與主流民意,皆棄絕共產主義,批評列寧、斯大林,朝野皆希望新生的俄羅斯能成為「反共的/自由民主的/歐洲的」。且歐洲方面也有相當勢力願意與俄羅斯相向而行,如德國的梅克爾即架構了「德國科技/俄羅斯能源/中國市場」的大戰略,北溪油氣管路即是戰略工程。

倘是如此,一個「反共的/自由民主的/歐洲的」安和樂利的俄羅斯即可能出現。但是,美國不願見俄羅斯聯結歐洲,亦不容歐洲聯結俄羅斯,因此以釣魚手法將俄羅斯誘入俄烏戰爭的陷阱。

至此,美國曾因反共而摧毀蘇聯,如今卻將步履維艱、走向民主的俄羅斯推進煉獄。這是不是雙標、自私、偽善與狠毒?

再看,以色列已經完全成了一個反人道的國家法西斯恐怖主義,但美國卻力挺到底,縱容以色列的種族滅絕暴行。

僅以俄羅斯與以色列二例即可看出,在所謂「攻勢現實主義」下,美國的偽善雙標絕非國際正義的捍衛者,已經自毀其民主燈塔的角色。

現在要看川普,國際的義理及利益,如果皆將淪為其「交易主義」的籌碼,那就更是等而下之了。

這樣的美國,對內治理必將治絲益棼,對外關係亦將捉襟見肘。此皆主要是美國的政經體制造成。

美中體制的最大差異在政治韌性不同。例如,中共的體制可以造成股市樓市的重災大難;但相對的,也能在面對嚴重失政後,全力舞動「看得見的手」,以絕對的政經調度能力去收拾殘局,避免硬著陸。這是民主政經體制很難做到的,因為在收拾殘局之前,這個民主政府可能已經被推翻下野了,哪裡還輪得到你來收拾?此即今天的美國民主黨。

你要選舉,我不下台,你奈我何?

然而,這卻是美中兩種政經體制的根本差異,難怪普亭會說:美國想要遏制中國發展,就像不准太陽升起。

這聽起來像黑色幽默,卻是真相。

尤其必須注意的大趨勢是,美中兩大國的角力對峙其實並非以戰爭為目標。當雙方已進入「恐怖均衡」的範疇,因此皆以「威懾止戰」為手段,追求的是「鬥而不破」。也就是說,美中對抗將以科技為核心的經濟為競爭主題。川普即持此觀點。

但在以科技為核心的經濟競爭中,中國的政經體制可能較具優勢。即以新能源車為例,唯中國政經體制能夠一聲令下發展廣布的充電樁,始使新能源車的實用成為可能。再如,高鐵的發展,也唯土地國有的中國不受拘束。且看,中國造船世界第一,新能源車世界第一,無人機世界第一,高鐵世界第一,如果未來商用大飛機再發展成熟,太空科技又更上層樓,這就是上天下海的中國面貌。以中國政經體制的優勢及中國人素質的優秀,美國或許可以一時阻滯中國的發展,卻恐終究不能不接受中國的畢竟脫穎而出與分庭抗禮。

回頭看看,你能相信中國曾是鐵幕經濟嗎?

鐵幕已經換邊。鐵幕設在誰的那一邊,誰可能就是自嘆不如人的輸家。美國的大院鐵幕畢竟不能阻擋太陽升起,只是一時烏雲蔽日。

最後,本文的諍言是:台灣要跟著美國阻止「太陽升起」嗎?或更須想方設法避免被烈日炙傷?(全文完)

▌延伸閱讀:

大屋頂下/看得見的手vs.看不見的手(上) 世界在等待第三本書

   
Bank run不是銀行在跑
有關注外媒的朋友,最近應該會常常看見"a bank run�虳恛苠廨un on banks�迣o樣的字眼。這可不是銀行跑路,也不是流動銀行。在理解bank run之前,我們先來看"run on something"這個片語。Run原意是「奔跑」,想像一下一窩蜂的人都跑去做某件事,就是run on something。

新竹縣「10條社區秘境」全發表!輕旅行、DIY、美食 一次滿足
想來場與眾不同的微旅行嗎?新竹縣今年為民眾盤點了10條精彩社區體驗路線,這些路線展現了新竹縣各地的獨特魅力,從茶香四溢的茶園,到充滿人情味的長者共餐空間,每一處都蘊藏著動人的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新竹縣縣長楊文科邀請遊客一起踏上探索之旅,品味新竹縣的美食、欣賞美景,聆聽動人故事,親身感受社區的溫暖與活力!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