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5日 星期日

【生活進行式】吳懿妏/我與我的張子:意外展開的鄉土玩具製作之旅


你是自然科學知識的愛好者嗎?你是否對週遭充滿了好奇?【科博電子報】歡迎你一同來發掘大自然的奧秘。 【非凡商業周刊電子報】掌握最新財經資訊,分析國內、外總體經濟,現今當紅產業剖析,個股研判相關報導。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9/06 第5019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生活進行式】吳懿妏/我與我的張子:意外展開的鄉土玩具製作之旅
【青春名人堂】高耀威/創造新的職業:開放空間規畫師
 
 
 
心情札記
 
【生活進行式】吳懿妏/我與我的張子:意外展開的鄉土玩具製作之旅
文□攝影/吳懿妏/聯合報

想找一隻像貓的小狗

兩年多前,我在網路上丟了許多關鍵字,想找一種貓咪的正確名稱。在日系雜貨店看過好幾次了,還是不知道怎麼稱呼這種擺飾。黑額頭、總是打扮得很華麗,穿著藍色彩花圍兜、打著紅色繩結、背著竹籃子、耳朵塗成紅色的小貓。跟招財貓不同,牠們四腳著地,厚實的配色和樸拙的大眼,看起來有幾分傻里傻氣,又有一抹淡淡的微笑。彷彿可以循著這抹微笑通往某個不知名的民俗節慶。

找了半天才發現那根本不是貓,而是一種叫「張子犬」的吉祥物,是日本特有的鄉土玩具。從這時候開始,「張子」這個詞第一次出現在我的眼裡。

鄉土玩具指的是早期的人們趁著農務閒暇之餘,利用身邊容易取得的材料徒手製作的小玩具。日本許多地區都有最具代表性的鄉土玩具造型,反映著當地人們的生活風俗、喜好與民間信仰,大多象徵著消災除厄與守護納福,都有著好的含意。

「張子」是一種經典的鄉土玩具製作技法。先用木頭或黏土做出立體的模子,再把濡濕的紙沾上漿糊,撕成片狀貼附在模型上。待紙張乾掉、脫模後,就得到了一個空心的玩具模型。為了讓表面有光滑細緻的質感,職人們會為模型塗上一種叫作「胡粉」的白色塗料,等胡粉乾燥後就能自由地上色了。

是我的話,或許做得出來?

在搜尋張子犬的途中,我找到了江戶傳統張子作家林史惠的部落格。她的張子動物上的是幾近透明的淡彩,卻各個帶著濃烈的神話故事感。最難得的是,她寫了好幾篇文章來介紹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江戶張子傳統作法,仔細記錄了從製模到上色的步驟。

我的日文只有初學程度,但光是看著一道道工序跟一知半解的敘述就感到有趣,與其買一個放在家裡,自己跳下來做一個鐵定更棒吧?以前的人們放下鋤頭就能動手做出來的玩具,沒道理一個隨時可以上網的現代人做不出來。看著網站上標題大大寫著「職人教學!誰都做得來的簡單張子犬講座」,我沒多想就決定給自己來一隻。

一開始還興致勃勃的,結果在材料收集就吃了苦頭。最內層使用的「張子紙」在日本有專門製作販售,但在台灣找不到現成的,必須用果汁機打紙漿自己抄製。另外,教學裡說外層貼上宣紙,但市面上宣紙有好幾種,卻不是每一種的厚度與貼合效果都讓人滿意,起初幾次脫模也不如預期順利,幾度想放棄,最終還是認命地撿回來重做。

但最讓人頭痛的還是塗胡粉的工程。胡粉是由牡蠣殼風乾後搗碎製成的粉末,與膠調和可以溶出帶溫潤柔和的白色膠彩顏料。傳統的張子在正式上色前會塗上三到五層不等的胡粉作為打底,這層顏料就像是張子玩具的皮膚。調製時,胡粉與膠沒有固定比例,需憑藉感覺拿捏,想讓這層皮膚跟蛋殼一樣光滑細緻並不容易。塗完後的乾燥也是一門學問,太乾或太濕會導致龜裂或剝落,是十分難搞的材料。

很幸運的,在我待的工作室裡,有學過膠彩畫的人來拜訪,在胡粉的調製提供了許多幫助;也因為有土木背景的朋友在,她看我的胡粉總是裂開,就分享了工程常用的水泥養護法,儘量拖延胡粉的乾燥速度,誤打誤撞地解決了困擾許久的問題。集合各方的意見,記錄每次的配方並加以改良,這段摸索的時光讓我收穫不少,每次都覺得離成功更近一點,也體悟到每種材料都有它敏感細膩之處。

想快樂地一直做下去

第一個順利做出來的張子玩具是隻大鴿子,翅膀有花朵,脖子戴著小領巾,一對紅色大眼和粉色鼻瘤。不過,由於紙材的選擇、風乾方式、胡粉與膠的比例都不對,模型設計不良,脖子不能正常擺動。

儘管如此,牠還是執意要來我身邊。最初那批作品裡,幾乎所有的張子都做壞進了垃圾桶,只有這隻鴿子不知為什麼沒壞。明明全身上下都是我犯的滿滿錯誤,卻還是如願誕生,躺進手心裡乖乖任我著色。彷彿付出的大把心力得到回應,我對這個不成熟的作品有說不出的感謝,幫牠取了名字叫「大鴿鴿」——確實是一隻很大的鴿子呀!

投入張子的製作已經一年多,對材料的摸索也漸漸定了下來,開始能做出自己喜愛的動物,貓頭鷹、長頸鹿、文鳥、貓狗、兔子、鵪鶉和鴞鸚鵡,在起伏平緩的輪廓間,一筆一筆捕捉牠們的神采,雖然做起來挺麻煩的,倒也很快樂,我的作品們看起來好像也很快樂。未來想要試驗運用的技法還有很多,期待這條意外開啟的創作之路能延續下去,讓更多人認識張子的魅力!

【青春名人堂】高耀威/創造新的職業:開放空間規畫師
今日登場/高耀威/聯合報
最近我在整理一處新的空間,是一間約六十年的老平房,這是我成為自由工作者以來,參與改造的第十二間老房子,之前改造房子的用途,不是自住就是營業,坊間對於空間的運用,似乎除此方向之外,也沒什麼其他案例。後來經歷過街區房價上揚的縉紳化過程後,點燃了我尋找另一種空間使用可能的動力,所以最近這五年投入空間改造的目的,就是設法讓它盡可能地打開,不只是把門打開,也把最核心的部分分享出來。

這種開放空間的模式,初期曾經在自己營業空間的二樓嘗試「免費商店」,或在鄰居家的陽台打造「天空之城」,也在寸土寸金的戶外空地施作「廢柴遊樂園」,都是讓民眾可以免費進入的空間。

不過,2019年有兩次挫敗經驗:屋主免費提供他所擁有的閒置空間供我們使用,花了半年改造完的房子,屋主選擇收回去,主因在於雙方對改造後的期待不同所致。由於我與施工夥伴們建立起以廢棄材料整修房舍的習慣,減低成本,避免花太多錢在空間上,轉為投入大量的人力心力及時間,所以當房舍被收回,並不容易動搖到生活資本,此為一幸。而當初修繕閒置空間的目的,是要開放讓更多有需要的人能使用,屬於志業方面,也沒有與自己的生存機會綁在一起。失去房子的使用權,說來僅是少了一個實踐志業的機會,沒有影響到人生規畫,反而多了反省的機會,藉以調整前進的方式。

目前正在投入的空間改造,地點在台東長濱,位於我所開設的書店不遠處,鄉親們遇到我會問:「又要再開一間書店嗎?」「要開什麼店?」「要那麼多空間幹嘛?」這些問題是基於一般的正常空間使用邏輯而來,但我對創造空間價值的想像基礎是「盡可能活用」以及「擴大參與」,所以無法用「開一間什麼店」來談,且基於想要活化更多閒置空間,串聯更多的空間使用者,那空間當然愈多愈好,何樂不為?

當初屋主找我討論是否能合作讓老房子活化,我與屋主協商,閒置老屋較難處理的壞損屋頂與不堪使用的廁所系統,由他自行修繕後我再接手,依照活化的規畫進行空間內部修繕,並以低於市場行情的價格承租下來統籌運用,保有使用時的自由與彈性。活化的目的,是想為游牧型的個人工作者打造生活居所,讓想要來長濱短居幾個月或一年的人,能以低廉的預算分租其中兩間雅房。再媒合一位需要個人創作空間的繪師,打造屬於他個人的房間。再連結願意只營業六、日的飲食職人進駐,於假日使用廚房及戶外草地。整體來說,這個空間平日是恬靜的居住型態,滿足淺居者的需求,假日則成為開放空間(居住者需能接受這樣的空間狀態),如此一來,居住者與創作人及創業者各取所需,租金因為分攤而大大降低,生活及夢想不會受到空間成本的牽絆,我規畫媒合所得到的代價,是擁有空間的調配及使用權,由於成本攤分,也無須刻意創業,偶爾藉此場地舉辦活動,又能增加活化養分,樂在其中。

後來我發現,實在很難簡單說明我在幹嘛,覺得應該要為此發明一個職業,叫「開放空間規畫師」,還請多多指教。

作者簡介:

四十多歲的人,個人著作有《不正常人生超展開》,目前經營兩間店,一間是位於台東長濱的書店「書粥」,一間是在台南民族路的共同工作室「白日夢工廠」,每月在其中獨自經營「寂寞食堂」。目前除了嘗試各種空間實驗,還希望把簡單就能得到幸福的方式分享給他人。

 
 
 
訊息公告
 
 
 
 
全球創作圈淘金熱!藝壇新秀轉戰NFT,六張圖賺35萬
3月初,美國網路藝術家Beeple一張圖檔,透過NFT形式,竟以新台幣19億元天價拍出,讓NFT加密收藏,迅速成為今年全球創作圈最熱門的話題。其實,台灣也已經有新秀藝術家,透過NFT成功淘金。終於,有這麼一天,藝術創作不再是必須忍耐窮愁的漫漫長路。因為,NFT橫空出世了!

雲南探險家洛克的故居 納西族起源之一「玉湖村」
在「玉湖村」的重頭戲還是洛克的故居。他居住在雲南的時期也正是他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撰稿和攝影的時期。也多虧有他,我們現在才能一窺當時的麗江之美。像是他照片裡馬幫在下面休息的這座美麗牌坊如今想來也早就不存在了。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