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 星期一

【舌頭決定我的方向】陳芸英/在家做菜


【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健康飲食、肥胖、醫學新知…各種你想知道的醫學健康資訊、名醫提供的保健錦囊,都在【健康e世界】。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5/13 第5918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舌頭決定我的方向】陳芸英/在家做菜
【青春名人堂】李奕萱/掃墓的故事
夜神月/我的B612星球
 
 
 
心情札記
 
【舌頭決定我的方向】陳芸英/在家做菜
陳芸英/聯合報
圖/Dago

開始思索如何在盤中動手腳

好友陪先生應酬,託我作伴。地點選在物美價廉且不受時間限制的熱炒店。大家心知肚明,這餐不是為了果腹,而是喝酒。

餐廳人聲鼎沸,個個拉開嗓門說話,音量成了角力,一桌蓋過一桌;有時不小心搭上別桌話題,意外連結彼此的關係,他們舉杯互敬對方,形成有趣的「食」光。

服務人員很忙,幾乎用跑的,菜像從遠方「滑」進來似的。我用餐巾紙擦拭盤底沾著的油水時,順道將被晾在一旁的辣椒絲撒在甫上桌的菜肴上。原本看似懶洋洋的菜,頓時顯得活潑亮麗。

「麻醬小黃瓜」是招牌,輕拍略裂的小黃瓜參差不齊。我信手拿起筷子,慢條斯理地將它們依綠白,一正一反堆疊成山……終於,有人發現餐盤被動了手腳,現場氣氛起了微妙的變化——喀擦喀擦之聲不絕於耳,接著上傳群組,咚咚咚響個不停。

那叫「盤飾」。中餐證照評分標準的其中一項。我們的教科書有幾個樣本,同學們依樣畫葫蘆,成品送出時,評審戲稱為「雙胞胎」,聽得出貶抑之意。

但雙胞胎也渴望有自己的風格,此後我開始思索在盤中動手腳,例如用綠色的香菜、紅色的辣椒、切絲的蔥白……增加色澤與美感。

為家人做菜就在考上證照之後。我試著從家鄉的客家菜入門。

客家經典菜肴之一是梅乾肉。母親的烹調僅加入絞肉和醬油,放進容器入鍋,蒸熟直接上桌。那個年代不講究美觀,我也做不出她的味道,卻興起「改造」菜色的念頭。首先將梅乾肉壓緊放進碗,倒扣入盤,形成圓弧狀,周圍以香菜點綴其上,掩蓋梅乾菜的暗黑。另一款變化則是將鹹蛋黃切碎,放入多量的熱油中炒散,炒至泡沫狀,「滾」一層在梅乾菜上。金沙流洩而下,梅乾肉華麗轉身,儼然一道新料理。

家人說,「視」吃片刻,味覺瞬間甦醒。

另一道是名聞遐邇的「薑絲炒大腸」。但餐廳使用大量的薑絲和醋,醋的比例驚人,撲鼻的酸嗆味有喧賓奪主之嫌。母親不愛做,嫌處理麻煩,稍不慎就出現腥臭味。其實外界叫好又叫座的客家美食在我家並不受歡迎,遂慢慢地淡出餐桌。

某日突生靈感,把「炒」改用「滷」,刻意挑選大腸頭,沒想到這小小的改變竟擄獲人心。這才明瞭,相同食材換個作法,居然判若雲泥。

我在烹調的舞台上盡情演出

擺盤也很重要。自小嬸那兒習得「鮮蝦粉絲煲」後,一上桌便稱霸全場。她傳授細節,在蝦身劃一刀,使之入味且易於剝殼。某回萌起創意,將身形一致的蝦子排在圓盤外圍,較小的兩隻則置於中間,以頭對頭、尾對尾的方式拼出「愛心」。看著家人吃完吮指,意猶未盡的模樣,成就感油然而生。

此外,我也邀親朋好友到家中作客。離席時,總贏得幾句禮貌性的讚美,至今難忘的是,「妳,能文能武啊!」武,指菜刀。

感謝他們總是在大快朵頤後,以杯盤狼藉回報,讓我在烹調的舞台上,一餐又一餐地盡情演出。

邀我去熱炒店的友人是家庭主婦,談及做菜猶如戰役,因不擅廚藝而節節敗退。我難以回應。做菜對我而言,從不是苦差事。

炎熱的夏天,家人在客廳看電視聊天,陣陣笑聲傳到廚房時,我正揮汗如雨。但能在各自喜歡的空間享受各自喜歡的事物,是一種幸福。

晚上也適合烹調,像豬腳和牛筋之類需要長時間燉煮的食材,得先川燙,撈除浮沫,調味後入鍋,燜上一夜,隔天軟爛入口。此刻遠離白天的紛擾,多了一份靜謐,感覺從容自在。

龍應台在《天長地久》一書寫道,「這世界,真正重要的事情,其實很少。」對我而言,為家人做菜,是真正重要的事。尤其年夜飯。

老派的父親說,一桌滿滿的菜代表「豐衣足食」。我牢記這句話,把年夜飯做得喜氣洋洋。例如全素的「如意菜」取十樣食材,象徵十全十美,吉祥如意。為了呈現黃色的豆瓣和白色的芽身,我沒加醬油,整盤色彩繽紛,口味清爽。粉蒸排骨則穿插著地瓜,層層疊疊,不論哪個角度都好看,讓這道不起眼的菜色顯得大器。清蒸魚則鋪上滿滿的辣椒絲、薑絲、蔥絲,以熱油逼出香氣……為了展現氣勢,盛裝都用大碗深盤。

鄉下的房子,沒有過多的裝潢,落漆的牆面、懷舊的木椅、古早的碗盤……只有餐桌上的菜,閃閃發光。

【青春名人堂】李奕萱/掃墓的故事
李奕萱/聯合報
快要三十歲,但我從來沒掃過墓——爸爸的家族裡,通常只有男性跟他們的太太被期待要去掃墓。但作為寫作者,對家族故事實感興趣,剛好這次爸媽、哥哥要去掃墓的日子,我的工作會議臨時取消,就說要一起去,達成人生第一次掃墓。

爸爸家族世居北投,原本埋葬的地點散落北投三層崎(已改建成花海公園)、木柵等地,他形容每次掃墓都像跟祖先玩躲貓貓,要在草叢裡尋找墓碑,最古老的甚至上面就寫個「李」而已。直到二十幾年前,後代才陸續將祖先遷葬淡水,由於早期沒有火葬習慣,當時還要請人撿骨,遷移過程也經歷許多家族會議才塵埃落定。辛苦換得掃墓的便利,如今不用再跑兩三地,維護打掃亦可託付墓園管理單位。

約好的日子很快就到了,我們家午餐後開車上山,負責駕駛的爸爸脾氣火爆,一點小事就能讓他不耐煩,明明前一晚才領悟人生大道理似、語重心長告訴我們:「人生不管怎麼爭,最後都是一堆骨頭。」但一開始開車,只要被人超車,他立刻三字經;然後在他爆粗口的瞬間,我們就熊熊錯過轉彎路口,必須下山再重新上山。儘管只會多十分鐘路程,還是觸發爸爸碎念模式,變成抱怨祖先愛開玩笑。

好不容易抵達墓園,又是另一個「大地遊戲」,爸爸一條條道路探勘,不確定是要哪邊彎進去,好不容易找到,沒想到要到我們家的墓,還要從別人家的墓翻牆下去,看著爸媽一把年紀爬牆,真是膽戰心驚。不過媽媽雲淡風輕地說,還沒發現這條「捷徑」前,都要從另一邊下來、「跳」過好幾個別人家的墓邊緣,才能走到。

現代掃墓其實相當簡單,無需除草兩、三個小時,只要準備糕點、水果、鮮花、掛紙(壓墓紙),虔誠拜拜,就可以安適等待祖先享用供品。閒來無事,媽媽聊起我未曾見過的阿祖,還有哥哥小時候跟阿祖聊天的童言童語。爸爸則說起家族跟二二八事件的關聯:阿公同輩有個養子,好像是個有點不務正業的人(有一說是小混混),結果在二二八事件時,不知道是被尋仇,還是真的有參與抗爭,總之被抓走了,沒能活著回來,是阿公去幫他埋葬。

在二二八事件開始調查、平反後,阿嬤曾被找去詢問案發經過,最後在受害者清冊裡留下一行:「三月中旬於北投自宅遭國軍押走,三月十七日於淡水沙崙海邊殺害。」

下山的路上,爸爸叨念想再遷一次墓,把最熟悉的親族帶下山,讓哥哥以後掃墓容易一點,媽媽理性分析困難度,畢竟還要家族其他人同意。爸爸是個有趣的人,脾氣放不掉,但面對生死向來放得開,他曾不知認真還開玩笑地說,死後最好海上撒一撒(雖然事實上海葬沒那麼簡單)。或許這個時代,埋葬的方法、對生死的態度,真的都處在最快速變化的狀態,從以前的土葬、後來的火葬,到現在的海葬、樹葬;掃墓也從以前的浩大工程,變成短短一小時內即可完成。

這種時候,不禁會思考,那我們這一代呢?如果不婚、不生,死後葬在哪裡?誰來處理?會有人祭拜嗎?萬一沒後代了,祖先誰來拜?好在,現在有愈來愈多生前規畫的方法,社會也漸漸不忌諱談論生老病死。我想,時間會帶著我們找到答案吧?

夜神月/我的B612星球
文/夜神月/聯合報
這是一間極簡風的宿舍,房間不大,一張床,一張桌子,牆上有個朝西的小窗。我想起聖修伯里筆下的小王子,他心情不好時,會在他的星球上看日落。我心情不好時,也會看向窗外的日落。

出了門,外頭是平凡無奇的小巷,但我喜歡這,因為有朵玫瑰在此綻放。

狐狸曾對小王子說,重要的是時間。隨著時間到來,我像狐狸一樣坐立不安。7:15她會提著垃圾袋來巷口丟垃圾。7:20我們在公車站牌等公車。7:30公車到來,我們搭同一班去學校。

每天默默等公車,於她而言,我只是這星球上億的陌生人之一,可她是我唯一的玫瑰。儘管她就只是固定時間出現,什麼都沒做,頂多公車誤點時,我們互相尷尬地笑著;頂多是對司機喊「還有人沒上車」,而我就是那個慢上車的人。

等公車時,雖然站得近,但總沒有勇氣再進一步,或許是怕玫瑰帶刺。「妳好……」心裡演練的台詞一直卡著。直到有一天,我發現台詞不用練了,因為她是別人的玫瑰。

我沒辦法和小王子一樣,一天看四十四次的日落,只能透過牆上的小窗,看著日落到天黑。

經過巷口和站牌,這裡仍是我喜歡的地方,只因這裡有朵特別的玫瑰。

話題徵文:我喜歡住在這裡(此為主題,非文章標題,標題請自訂;徵稿至2025年6月底)

假如不受到金錢、空間甚至時間等法則限制,你認為全宇宙最宜居的地方是哪裡?是超越常人想像的遙遠星球,或近在咫尺的溫暖角落?歡迎來稿分享你心中獨一無二的所在。

文長350-500字內為佳,e-mail信件主旨註明作者、標題及「投稿我喜歡住在這裡」字樣,全文貼在信件上,並附word(doc)檔,文檔內依序打上標題、作者名、作品全文,稿寄:benfenmonth@udngroup.com.tw

 
 
 
訊息公告
 
 
 
 
養生村養老好心動?專家揭「不能說的秘密」4大重點付費前避雷
一卡皮箱即可入住的養生村,漸成銀髮族的居住新選擇。然而,近期養生村爭議頻傳,有業者遭投訴積欠100萬元的保證金,更遭到終止租約。想找個地方養老,卻捲進合約糾紛?把握4件事避免介入爭議。

"Please let me introduce myself." 這句話哪裡錯了?
在商業場合,想要表現得更有禮貌一點,很容易就用 "please",就像講中文加一個「請」字,但是英文的"please" 是一把雙面刃——用得好,可以讓你的語氣更禮貌;但用得不好,可能讓你的表達太直接、太客氣,甚至影響專業度。來看幾個例子。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