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日 星期二

No.432 甜蜜的歡愉與苦痛:戰後的馬紹爾群島居民飲食、考古人的百寶袋:戶外調查篇、臺灣臺東的尺骨尖器及其相關問題初探


【橘世代電子報】為讀者提供面對人生下半場所需七個面向的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12/01 第43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index
南島文化專欄
  甜蜜的歡愉與苦痛:戰後的馬紹爾群島居民飲食

考古探索

  考古人的百寶袋:戶外調查篇

考古探索

  臺灣臺東的尺骨尖器及其相關問題初探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南科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南科考古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博物館花絮

  由文化部博物館系統與在地知識網絡整合計畫支持,萬榮鄉公所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共同策劃的「歌,住著誰的青春?」太魯閣族音樂特展,109年11月21日於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開幕。開幕當天更特別安排了音樂會,邀請長期致力於太魯閣族音樂傳唱的族人進行演出。展期自即日起至110年12月31日止,前往文物館參訪的民眾如有需要,可以事先預約安排免費策展解說導覽,洽詢專線:03-8752610(萬榮館文專人員蘇小姐)。

  隨著時代的變遷,歷史詮釋的角度成為近代原住民族共同關注的焦點,跳脫過去單一族群的書寫,建構屬於原住民族的史觀更是當代族人共同努力的目標。本次特展內容以太魯閣族音樂為核心,透過不同時期的音樂型態,重新建構屬於太魯閣族的族群史觀,並藉由不同時期族人吟唱的歌謠,反映出時代潮流下太魯閣族生活型態轉變、殖民政府政策影響以及當代面臨議題等等,並嘗試梳理音樂背後的文化紋理與歷史脈絡。

  史前館邀請對太魯閣族音樂特展活動有興趣的館眾,走進萬榮鄉文物館,透過聆聽太魯閣族從古至今不同樣貌的音樂,感受太魯閣族特有的音樂文化。

文/萬榮鄉公所
圖/史前館

 


 

  先前提起分布在世界各地以陸生哺乳動物尺骨(ulna)削(或磨)製而成的尺骨尖器,這一期要來特別談談臺東的尺骨尖器。首先是於舊香蘭遺址出土的器物,從採集到的60件標本上來看,可判斷出使用的動物骨頭有豬、羊、羌、鹿四種。而蘭嶼所使用的尺骨尖器以山羊為主,是織布過程的理線工具。   

  飲食習慣原本就會隨著不同時代的社會文化因素而有所改變,然而如果是受到殖民因素牽動帶來巨大影響,長期下來成原先在地人群與在地食物、土地、自然的關係崩壞、人民的健康問題出現紅燈,那麼想要解決就不是那麼簡單的問題。南島友邦馬紹爾人所面臨食用含糖與含醣飲食背後的問題,也是臺灣要省思與面對該如何理解與伸出援手的問題。

  考古學家的地表調查工作,運用到哪些基本的工具呢?基本上有一部分器材設備多與其他專業領域如地質學、地理學、測量學、土木工程等等直接相關。此外平常在賣場、五金行也能常見到一些考古工作現場不可或缺的工具。歡迎大家到南科考古館來看「考古•工具•人─考古工作暨工具展」這個展覽,會有更多收穫。

 
 

甜蜜的歡愉與苦痛:戰後的馬紹爾群島居民飲食

文•圖提供/呂憶君


餐盒裡常見白飯、烤肉或加工肉。

  一個地方的飲食習慣通常和當地的生態、物產條件以及居民的傳統有關,但有時也受到外來的政治經濟力量的影響而產生改變。馬紹爾群島(Marshall Islands)居民(以下簡稱馬紹爾)飲食習慣的轉變就是受到殖民力量的影響,先是鬆動了既有傳統,進而改變成米食與美式飲食的習慣。

  本文的主題即是探討這個南島國家的飲食習慣改變在全球政經格局下與當地社會文化面向上的意義。藉此,一方面可以加深對南島世界的理解;另一方面,這個議題也可以讓我們反思自己社會飲食與權力結構之間如何互動的問題。

殖民者帶來的飲食

  馬紹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1919年)被納入日本南洋廳的領土,日本人進入馬紹爾後,隨著日本人與馬紹爾人通婚,米就不再純然是外來者引入的食物,而是由婚姻帶入家戶的日常主食。

詳全▲TOP

 
 

考古人的百寶袋:戶外調查篇

文•圖/宋昱潔


使用採土器進行人工鑽探取樣作業

  一提到考古學家,常在看史前館電子報的各位讀者,腦海中應該很快就會浮現一群人蹲在方正的考古探坑中觀察史前遺留或現象的畫面,但考古學家在進行探坑發掘之前,是用哪些其他的方式來確認地下遺址的位置、範圍與情況呢?

  第一個方法是依靠所謂的地表調查。地表調查顧名思義就是實際走出戶外,針對可能有史前遺留的地點做目視調查,藉由確認地表是否有遺物出土或是有文化層露頭來判斷這個地點是否就是史前遺址所在地。但地表調查的地點並不是隨機選定,而是考古學家根據事前收集的各種資料,如地理環境、歷史文獻、地方開發紀錄,以及過去的考古研究資料來判斷哪些地方可能有史前遺址,將大概的範圍歸納出來之後再實地到現場走訪,最後將調查時間、路線和調查結果記錄下來。

  在這個階段,考古學家會使用到的設備不外乎地圖、指南針、GPS等指示地點方位的工具,或是相機、標桿、利蒙尺等拍照紀錄的工具。此外,平常俗稱為小平鏟的Marshalltown trowel,因兼具切削挖鑿的功能,更是考古學家必備的田野神器。近年來科技發展快速,透地雷達、空拍機與雷射感測器等設備也常被考古學家用於地表調查工作中。

詳全文▲TOP

 

 

臺灣臺東的尺骨尖器及其相關問題初探

文•圖提供/李坤修

  臺灣的史前時代罕見尺骨尖器,在舊香蘭遺址則是首次也是目前唯一發現尺骨尖器的史前遺址。舊香蘭遺址位於臺東太麻里溪口南岸,是一處史前鐵器時代遺址,年代介於2,300B.P.至1,100B.P.。筆者於2003年至2006年之間在此進行兩次發掘,從遺址的文化層中發掘出土大量的骨角器,尺骨尖器便是其中一項(李坤修2005、2012)。

  臺東舊香蘭遺址出土的尺骨尖器為臺灣第一次出現的考古出土物,其使用的年代大約在2000B.P.至1100B.P.,屬於鐵器時代三和文化的產物。筆者為了解這項器物的功能而進行相關文獻研究,發現這項器物從更新世晚期至近代都一直被人群使用,足跡廣布於北太平洋的兩岸大陸。先前筆者對這項器物的初步研究結果,已在史前館電子報429期刊出〈尺骨尖器及其相關問題初探〉,介紹過臺灣以外地區的尺骨尖器分布。本回繼續介紹臺灣的尺骨尖器。

一、舊香蘭遺址的尺骨尖器

  臺灣的考古發掘資料中,出土以動物尺骨製作器物的遺址包括圓山遺址、慈法宮遺址、道爺遺址、鵝鑾鼻遺址及舊香蘭遺址,其中只有舊香蘭遺址出土尺骨尖器,其他遺址出土的全是寬刃的尺骨鑿。這兩種器物的關係很值得研究但非本文探討的主題。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追蹤東部康樂本館與卑南遺址公園的消息請往這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追蹤南部南科考古館的消息請往這邊「南科考古館」
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來按讚!

特展:

  • 拿麼厲害,在部落!
    活動時間:2020/9/21(一) ∼ 2021/9/19(六)週二至週六 11:30-17:00
    地點:
    ◆ Mena'u i Kasavakan 看見建和
    建和部落鹿寮(臺東市建和里建和二街71 巷30 號隔壁)
    十人以上預約參觀請洽Alikay 潘晨綱0925-011-748
    ◆ Venaquan 在小米裡得更新
    拉勞蘭小米工坊(臺東縣太麻里鄉香蘭村10 鄰21 號)
  • 卑南遺址搶救考古四十週年特展
    活動時間:2020/10/15(四)∼2021/2/28(日)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
  • 海想聽,成功潮流生活特展
    時間:2019/11/1(五)∼2020/12/31(四)
    地點:臺東縣成功原住民文物館
  • 歌,住著誰的青春:唱出太魯閣族的時代歌謠
    時間:2020/11/21 ∼ 2021/12/31( 週一至週六)9:00-17:00
    地點:萬榮鄉原住民文物館( 花蓮縣萬榮鄉萬榮村124 號)
  • Cikasoan kami「2020 七腳川論談:過去現在以後」
    時間:2020/11/29( 日)8:30-18:30
    地點:
    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多功能活動中心(花蓮縣壽豐鄉壽豐村10 鄰公園路28 巷3 號)
    主題:「我們的夥伴在哪�堙G當代七腳川青年與文化復振」、「近代Cikasoan 樂&舞發展」、「Cikasoan 循跡X青年行動」、「Cikasoan服飾,你懂多少?」 報名│請上本館粉專查詢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崁頂布農家族系譜展──我的名字從何而來
    時間:2019/11/30(六)起
    地點:崁頂3062(臺東縣海端鄉崁頂村3鄰62號)
  • 歸途 Taluma'─七腳川(Cikasuan)戰役 110 周年特展
    時間:2018/12/2( 日 ) ∼ 2020/12/31( 四 )(週日休館)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 1 樓(花蓮縣壽豐鄉光榮一街 26 號)

主題活動:

  • 「空間共感」藝術駐村實驗計畫 - 馬武窟溪
    時間:2020/11/1( 日) ∼ 2020/11/30( 一)
    地點:康樂本館學術活動中心
    東河美麗的馬武窟溪在獨木舟和SUP 活躍之前,史前人也在這裡生活著。而在築起東河橋之前,不知他們如何跨越寬闊的河面。「當我們在遺址上反覆走動與回歸,就是在跟史前人進行對話。」這是一項藝術與身體感結合的實驗計畫,透過駐村創作巨幅油畫的歷程、鋼琴家的參與創作,結合划過獨木舟的你我,空間的感知成為踏進史前空間不可或缺的拼圖,讓我們一齊在開放的工作室裡共同感受。

 》南科考古館 

  • 考古耕人.幻影紀事展
    時間:2020/6/6( 六) ∼ 2020/11/29( 日)
    地點:南科考古館二樓梯廳
    台南科學園區長達20 多年的考古發掘工作,映照著每位參與考古工作在地居民的生活,他們默默挖掘如同農人般辛勤耕作,其個人生命歷程可說與南科園區發展過程交錯疊合、密不可分。
    本展覽企圖透過影像的語彙、藝術的視角再次編寫南科考古人文風景, 希望能引發觀眾再次思考考古文物的在地意義,也看見南科考古館與在地居民再次交會的更多可能。
  • 考古.工具.人-考古工作暨工具展
    時間:2020/7/14( 二 ) ∼ 2020/12/13( 日 )(週一休館)
    地點:南科考古館2樓特展廳(台南市新市區南科三路10號)

 》卑南遺址公園 

  • 臺灣民俗植物利用--黃荊平安皂
    時間:2020/11/28(六)14:00-16: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自然教室
    黃荊為馬鞭草科植物,葉子只要稍加搓揉便能聞到特殊香氣,早期先民除了做為材薪也利用其香氣驅除蚊蟲與除穢,將其入皂可清潔香味更宜人。教師請逕上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報名
    活動費用|酌收活動材料費165元 網上報名|活動洽詢| (089)233466#210李小姐
  • 第十屆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巡迴 詳情及報名
    活動時間:2020/9/12∼12/5(六)14:00-17:00•卑南遺址公園、南科考古館
    史前館於9-12月辦理第十屆野望影展,將藉由最新、最優質的生態紀錄片,邀請大家一起認識地球生態的多樣性以及思考如何維持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為進一步了解影片所傳達的意念,每場影片同時規劃了活動與講座。
    南科考古館國際會議廳(台南市新市區南科三路10號)
    12/5(六)14:00│藍色珊瑚礁
    專題講座/講師│宮守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組研究員)
  •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巡迴 詳情及報名
    活動時間:2020/12/4∼12/19(五)18:30、(六)14:30•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旁咖啡廳
    卑南遺址公園鎖定酷兒、轉型正義、移動遷徙、東南亞與大洋洲區域等主題範圍,每年從女性影展近百部影片中選出優質影片邀請至臺東巡迴。
    12月4日(五)
    部落地圖   #認同  #移動遷徙
    莎韻•西孟|臺灣|2020|30mins 
    游移之身    #酷兒  #跨性別
    蔡佳璇|臺灣|2019|32mins
    12月5日(六)
    當生命渾沌未明時
    德國、阿根廷|2019|9 min
    拉子故事的守護者    #同志  #檔案
    梅根•羅斯曼 |美國|2018|61 min
    12月18日(五)
    海的另一端    #移動遷徙  #勞工  #東南亞
    尹成兒|比利時 法國|2019|90min
    12月19日(三)
    逃跑的人    #移動遷徙  #勞工  #東南亞
    曾文珍|臺灣|2020|87mins
  • 史前生活大考驗X愛分享市集
    活動時間:2020/12/12(六)10:00-14:00•卑南遺址公園遊客服務中心及草皮
    為推廣卑南遺址,設計以史前生活為主題之教育闖關活動,並結合地方文創業者、社福團體、有機農民與原住民風味美食等攤商,邀請遊客和臺東市民前來體驗,並邀請現場攤商及民眾自由捐贈社福團體,一同把愛心傳遞出去,分享愛的正能量。 報名|現場報名
  • 環境教育外展課程【開放申請】
    活動時間:2020/11/1(日)∼12/31(四
    史前館的環境教育課程藉由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學員從歡樂中學習臺灣的自然生態、史前文化及南島文化。目前史前館開放環境教育外展課程服務,將有專責環境教育人員到校服務,讓學生在校即可體驗史前館的環境教育課程。場次有限,歡迎學校立即預約報名。
    報名|089-381166#561孫先生(環境教育推動小組)
  • 預約卑南遺址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遺址公園DIY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09年11、12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長榮交響樂團+咖啡節 古坑體驗「類出國」


【橘世代電子報】為讀者提供面對人生下半場所需七個面向的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12/01 第122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長榮交響樂團+咖啡節 古坑體驗「類出國」
記者曹悅華/台北報導/聯合報
長榮交響樂團應雲林縣政府「二○二○台灣咖啡節」邀請,昨天下午在古坑綠色隧道大草坪演出,觀眾在聆賞交響樂之餘,還可品嚐各種美味咖啡,透過感官體驗另種「類出國」。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徐徐微風搭配在地美食跟咖啡,再加上悠揚樂音,讓台灣咖啡節別有一番滋味。 只見昨登場的草地交響音樂會,曲目安排多元、親民,古典與民謠兼容並蓄,除了電影主題 ...
解悶!來南港自造舞台試驗所
本報訊/聯合報
今年讓你悶透了嗎?二○二一年的開始,就來場心靈療癒之旅,集合多元實驗性演出節目的「自造舞台試驗所」,將於元旦連假推出多檔節目,即日起正式開賣。 其中台灣喜劇界翹楚卡米地喜劇俱樂部,由三位生活經驗豐富、職場資歷深厚的中年斜槓代表歐耶、Q毛、艾董聯手帶來「歐爸的居酒屋」,分享男人肩膀上承載的血淚辛酸史。 「慾望和他/她/牠的產地」揭開女性成長過程,最難以啟齒的私 ...
打開LINE TV 走進你的百老匯
本報訊/聯合報
為推廣台灣原創表演藝術作品,LINE TV和udnFunLife攜手合作「udn數位劇場」,首創與表演團隊的合作夥伴機制,將作品搬上LINE TV「藝文表演館」,集結台灣原創舞台劇、音樂劇、脫口秀、舞蹈表演、親子兒童劇及歌仔戲等多元類型節目,每周四固定更新,不定期推出「主題月」活動,堪稱「台灣版線上百老匯」。 「藝文表演館」囊括國內眾多表演團隊的強檔口碑鉅作,包括天作之合劇場、故事工廠 ...
玉山文教基金會 邀10校「藝」起進劇場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聯合報
玉山文教基金會攜手台中國家歌劇院舉辦「藝起進劇場」玉山專場活動,邀請十所學校、六百廿八位師生走入台中國家歌劇院。除了邀請他們欣賞台灣當代舞蹈創新指標團隊「舞蹈空間」的演出,更規畫「身體律動課程」及「歌劇院建築導覽」,透過解說式的教學,讓學生們親身參與並探索多面向的表演藝術風貌。 這十所學校包括嘉義市精忠、育人、北園、嘉北國小,以 ...
「寫出每首歌的當下我已經死了」 青峰將內心詩意幻化為歌
說著「寫出每首歌的當下,我已經死了」,將內心詩意幻化為歌的青峰。或許連他本人也不知道,那些他細心接枝結果,人們熱愛著,歌頌著的詩詞裡究竟藏匿了什麼。

我們對孩子的十大誤解
如果孩子無法達到我們的要求,我們就會很生氣。孩子只能做到他們能做的事情。如果孩子做不到我們要求的事情,去期望或要求更多,對孩子來說並不公平,而且生氣也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而已。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