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9日 星期一

【小羊醫師話毛孩】李羚榛/當狗狗沉默時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6/10 第5938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小羊醫師話毛孩】李羚榛/當狗狗沉默時
【網路徵文優勝作】林討雯/紫色的起士蛋糕
【青春名人堂】李奕萱/北投你喝哪家紅茶?
【網路徵文優勝作】李廖潘子/妳的書在我這裡
 
 
 
心情札記
 
【小羊醫師話毛孩】李羚榛/當狗狗沉默時
李羚榛/聯合報
當狗狗沉默時。圖/tuenhua

真正的學習與成長,不應建立在恐懼之上

每日送小孩上學的途中,我經常會在巷弄裡遇見一隻傑克羅素犬,陪著男主人悠閒地散步。

有一天,狗狗望了我一眼,雀躍地搖著小尾巴,我輕聲地向牠打招呼。下一秒,牠被繫在脖子上的鐵鍊,勒得喘不過氣來,在原地頻頻咳嗽。

男主人一邊向我問好,一邊熟練地收緊手中的鍊子,淡淡地說:「牠不會咬人,就是很不聽話,很愛亂跑。」我微微一笑,目光落在狗狗脖子上那圈光禿禿的勒痕,心裡百感交集。

這樣的場景,在動物的行為門診中並不陌生。許多家屬曾告訴我,他們在養狗的初期,試過各種朋友或網路文章所建議的「有效矯正法」,像是P字鍊、小短鞭、強制壓制、掐氣管,甚至用一條短繩固定狗狗,強迫牠們長時間罰站。

為什麼人類要這麼做?因為急著讓狗狗不再暴衝、不再吠叫,也不再撲人。令人遺憾的是,有些人甚至會故意讓狗狗犯錯,只為能多製造幾次「矯正」的機會。於是,這些學習的傷痕,不只留在狗狗身上,更深深烙印在人類對「乖狗狗」的那份期待裡。

可是,與動物相處,不該是這樣的。

真正的學習與成長,不需要建立在恐懼之上。許多行為研究早已證實,懲罰不但無助於改善問題行為,還會增加動物的慢性壓力、焦慮、恐懼,以及攻擊傾向,對牠們的身心造成長遠的傷害。

這讓我想起小學的自然課,老師遞來幾瓶試管,讓學生輪流嗅聞。當我初次聞到刺鼻的阿摩尼亞時,忍不住脫口而出:「天啊,好難聞!」沒想到這一句話招來老師的指責,請我起身罰站整整一節課。從那以後,我變得愈來愈沉默,甚至影響我日後表達自己想法的勇氣。

養一條狗而已,值得這麼認真嗎?

有時我會想,如果我是一隻狗,老師會不會對於我的沉默,感到很滿意呢?

傳統的教育方式,就像一條無形的韁繩,緊緊綁在我們成長的步伐上。所幸,教育的觀念已有了改變,我們了解到唯有透過正向教養,才能開啟學習的動力。所謂的正向教養,並不是無止境的溫柔寵溺,而是從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出發,並在尊重學習者的能力、需求、情緒及學習的節奏上,思考如何建立一個愉快且安全的試誤空間。

曾有家屬問我:「這樣慢慢教,哪有這麼多美國時間?養一條狗而已,值得這麼認真嗎?」

我必須說,非常值得。

我知道面對和自己合拍的狗狗,讓人生活既輕鬆又療癒,要花時間精力去教導狗狗,想起來的確很麻煩。但是,相較於人類,伴侶動物的一生只有短短十多年,那些現在讓你覺得困難的事,十年後可能根本不存在,何不試著慢慢教導牠呢?

我見過許多家屬,在努力陪伴毛孩學習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與狗狗一起練習彼此的生活課題。即使仍舊充滿挑戰,但那些共同努力過的溫柔,卻成為記憶中最珍貴的時光。

和動物的朝夕相處,本來就不會完美無缺。有些人希望狗狗外向一點,可以一起外出旅行;有些人希望狗狗安靜、存在感低一點,不要時時刻刻來討拍。狗狗呢?每一隻狗狗要的,也如此不同,可能是到處探索、奔跑和挖寶藏的空間,也可能是啃咬物品、休息及大聲吠叫的自由。所以,我們需要學會理解的,是每個伴侶動物的特質,而不只是尋求快速的矯正,讓動物符合自己的期待。

當我們花時間陪伴一隻狗狗成長,會看見那些肉眼所看不見的東西,可能是愛,也可能是小時候的自己。

【網路徵文優勝作】林討雯/紫色的起士蛋糕
文/林討雯/聯合報
馬先生喜歡在飯後來個甜食,不論是抱著整桶冰淇淋,在沙發上邊挖邊吃,或是開一包長條狀軟糖,癱在床上慢慢嚼。他總會先問我要不要,但我比較喜歡手搖飲料的那種甜,所以通常不會和他一起享受飯後點心。

有一次晚餐後,他從冰箱拿出一片覆盆莓起士蛋糕,端到床上準備和我一起窩著看電影。覆盆莓的淡紫色像大理石的紋路,時粗時細地穿梭在起士蛋糕的鵝黃色本體上,他切了一口給我吃,覆盆莓的酸甜和起士的醇厚在嘴裡交融迸發。

「好吃耶!尤其覆盆莓的部分!」我對他說。

電影持續播放,盤裡的起士蛋糕愈來愈少,馬先生用茶匙又刮又切,然後把小拇指大小的最後一塊湊到我臉龐,要餵我吃。

孤獨佇立在盤中的,是純然的紫色,就因為我說覆盆莓的部分特別好吃,他去黃存紫,硬是把最後一份覆盆莓蛋糕體留給我。當下,我心裡的甜蜜比世界上任何一塊蛋糕還甜。

【青春名人堂】李奕萱/北投你喝哪家紅茶?
李奕萱/聯合報
四月底,我和作家朋友受邀在新北投圖書館對談,配合主題「漫讀城市茶館」,主辦方預計準備在地茶飲給大家。講座開始前,我和朋友偷偷猜測到底會買哪一家,討論沒幾句,立刻引爆一場北投茶飲政爭:我是明泉紅茶的仙草奶蜜(奶茶加仙草)派,喜歡茶香、奶香配仙草的豐富滋味;朋友則最愛高記茶莊夏季限定的桑椹茶,裡面真的吃得到果肉。

眼下局面,無論館方選擇哪一家,勢必有一方會失落——甚至,若買了另一間也相當有名的蔡元益紅茶,就會變成兩邊都失落!只能說在這個會為飲食吵架的島上,主辦方真難做人。終於,我們拿到飲料,在杯子戳下吸管,喝了一口□□登豋!是明泉紅茶的勝利。

以上,純屬玩笑,無論是哪一家,我們都滿喜歡的。不過,這段對話也呈現出北投的特殊風景:古早味紅茶之爭,每間店都有擁護者,蔡元益紅茶雖非我或朋友的最愛,卻也是北投人常喝的老店之一,以前讀北投國中時,班上就訂過好幾次,一大袋紅茶便宜、清涼又好喝,可說是舉辦運動會、熱得要命時的生命泉源。另外,非北投人比較常接觸到的,可能是燕窩北投紅茶,分店開遍全台北,可惜我和朋友都沒喝過,無法評價。

聽眾聽我們聊紅茶,便問:「北投為什麼有紅茶?」答案很簡單:以前北投有種紅茶!日治時代到1980年代前,是台灣茶葉大量外銷的黃金時期,彼時大屯山遍布茶園,早期以烏龍茶、包種茶為主,後來考量國際市場對紅茶的喜好度,在總督府的鼓勵下轉種紅茶。

1970中期,茶葉外銷熱度漸退,大屯山茶葉改為內銷,成為北投紅茶手搖飲的起點。北投紅茶「紅起來」的原因沒有確切說法,一說是磺港溪畔為製造業人力資源聚集地,工人會來找工作,下班就喝茶聊天;也有人說北投市場茶館為工人、商人聚集的地方,兩種說法大同小異,都是延伸台灣人「泡茶聊天」的文化,形成新興茶飲風景。

如今,大屯山比較少聽說種茶,不過還是有不少其他作物,賞花有海芋、繡球花,蔬菜類以綠竹筍特別有名,由於產量不多,便結合觀光農業,讓親子體驗挖筍;近年也有在地烘焙坊將大屯山產的「草山柑」做成「硫磺磚」,硫磺磚裡沒硫磺,但有火山土壤種植出的酸甜桶柑。

在眾多作物中,我親自去過的是咖啡園。「大屯火山咖啡」位在半山腰,青農老闆告訴我,這塊地曾種茶外銷、種相思樹在土窯燒製木炭,2003年順應咖啡熱潮,才種起咖啡,如今變成一片主打友善土地、生物的咖啡園。老闆性格熱心,經常舉辦導覽兼採咖啡活動,走累了,還可以遠眺整個關渡平原。

時代演進下,從外銷、內銷再到觀光,大屯山的農人過了幾代,作物也變了幾輪,不變的是,土地持續孕育、支持生命,也見證生命的循環。期待未來大屯山會繼續與人相伴,寫下生活、歷史,也願人們繼續善待、守護這片土地。

【網路徵文優勝作】李廖潘子/妳的書在我這裡
文/李廖潘子/聯合報
渴望在教育領域有所貢獻,我大學畢業後連續考了兩次政大教育研究所,皆名落孫山。好友玉華見我那麼努力還是考不上,勸我放棄,我不死心,決定考第三次,她好心陪我到重慶南路的書店購買較新的考試書籍。

兩人逛了一下午才買齊四本新書,她搭公車回家,我則騎著向母親借款購買的打檔金旺五十摩托車,將新書放到金旺特有的側包裡,開心地飛輪回家。一到家正要取出熱騰騰的新書,卻發現側包空空如也,四本書不翼而飛。我沮喪到極點,打電話給玉華哭訴老天爺怎麼如此狠心對待我。

隔兩天,玉華打電話給我說:「妳的書在我這裡。」她去書店附近的警察局找到的。下午我抱著失而復得的書,開懷大笑。檢視一下,發現其中一本心理學不是我買的那家出版社。我恍然大悟,是玉華重新買了送我的。心頭一熱,流下眼淚,決心她是我一輩子好朋友。

 
 
 
訊息公告
 
 
 
 
這不是耳背是耳中風,要快快就醫搶救聽力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清晨醒來,接電話時突然發現一側耳朵聽不到聲音,還伴隨悶塞感或耳鳴?許多人以為只是耳屎堵塞、感冒未癒或睡姿不良導致耳悶,卻忽略了可能是危險的「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是一種必須搶時間治療的急症,錯過治療黃金期可能導致永久聽力損失。

世界的屋.台灣的亭 台灣街屋建築的百年演變
頭家幾進幾出搬貨的忙碌,與觀光客在街上漫步的悠閒,交織出台灣各地老街既現代又傳統的獨特光景,而在此景中被視作舊時代象徵的街屋,雖與現代建築相比實在樸實無華,但它所承載的歷史意義,卻始終熠熠生輝。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