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來襲,台北奇冷。一位朋友冒雨來訪,她的兒子因嚴重失眠而暴瘦,她不敢去求醫,據說最近健保個資外洩,她怕身心科門診紀錄會影響孩子的求職,所以來找我,希望我跟他孩子談談。她說兒子是頂大碩士,在私人機構教英文,月入四萬元,有房,有車,妻子馬上臨盆,她不了解一個三子登科的人在焦慮什麼。因為我深知失眠對健康的傷害,所以立刻去找他。原來他擔憂錢不夠用,他說扣完稅,薪水只有三萬五,房貸二萬,剩下的一萬五要過三十天,算一算他一天只有二五○元可花,根本不可能上館子。何況現在物價飛漲,早飯一個飯糰就要四十五元,加上孩子馬上要出來,只要一想到奶粉錢就睡不著了。
他的問題來自心態,不是積極的去解決問題,而是消極的擔憂怎麼辦。
我跟他說,人只要肯做,就沒有過不下去的日子。人有二隻手,只養一個口,怎麼會餓死呢?其實幾乎所有人錢都不夠用,解決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開源和節流。若無法開源,便只有節流。不要想一天只有二五○元可用,要想兩個人一天有五百元可花,若不外食,自己煮,哪有吃不飽?我小時候台灣很少人上得起館子,上館子叫「打牙祭」,是偶一為之,不是常態。在家吃飯,衛生又健康,媽媽在廚房的身影是童年幸福的回憶,更何況學會節儉,一輩子不會匱乏。
講到心態,我們小時候唱的歌是「只要我長大…」,長大就是希望,有希望便會勇敢。五十年代的學子怎敢身無分文便踏上新大陸的土地?七十年代的台商怎敢拎著○○七的皮箱就走天涯?他們的勇氣便是來自對未來的希望。我們要好好想一想,為什麼豐衣足食的現在,反而把孩子教成躺平族,遇事悲觀消極了呢?
去年四個頂大學生的自殺震驚了社會,教育部今年便宣布,只要心情不好,學生就可以不來上課,不用醫生證明,以為這樣能減低自殺率。其實學生的壓力不見得來自課業,更多的可能是看不見前途、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幹什麼。防止自殺唯一的方式是找出絕望的原因,對症下藥,而不是鋸箭療傷,逃避真相。
最近有好幾個研究討論年輕人為何頹廢。有一個認為是社群媒體的氾濫和網路霸凌。它說只要在社群媒體的時間超過二個小時,就有礙心理健康,人需要跟實體人接觸,上網時間越多,憂鬱症發病率就越高。而網路霸凌的可怕是它的匿名性。受害者因看不見對手而心生恐懼,恐懼會帶來憤怒,憤怒會因無法反擊而產生絕望,導致焦慮憂鬱(1450網軍的可怕就在此)。
了解到他的狀況後,我跟他說:孩子是希望,不是負擔,若把養育孩子想成資產負債,就難怪要睡不著了。「改變心態,改變命運」,一枝草,一點露,煮稀飯多加一杯水,桌上添雙筷子,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政治的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基石,政府有責任讓年輕人看到希望,撒錢補助是暫時,年輕人若持續看不見前景,失眠的人數只怕會有增而無減。(作者為中原大學、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