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3日 星期四

【歸去來系列】蔣勳/五行 九宮 蔬食3

聯副電子報
【橘世代電子報】為讀者提供面對人生下半場所需七個面向的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 【殺破狼每周星座運勢】提供各星座整體運勢分析、當週須注意事項。量身為12星座打造本週星座最佳行走指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6/24 第7441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歸去來系列】蔣勳/五行 九宮 蔬食3
人文薈萃 【慢慢讀,詩】馮平/追星

  今日文選

【歸去來系列】蔣勳/五行 九宮 蔬食3
蔣勳/聯合報
泵浦汲水器。(圖/蔣勳提供)

▌火候

朋友送來一顆銀栗南瓜,像一顆大桃子。綠色裡泛著銀光,像漢朝綠釉陶泛出水銀的光,沉著安靜,很美。放在几案上幾天,捨不得吃,也在想,如果是母親,她會如何料理這銀栗南瓜?

我看過母親燒冬瓜盅,陪她在菜市場選冬瓜,挑了很久,挑中一顆小冬瓜,直徑大約二十公分,切開來,瓤很厚,青白如玉,透著夏季暑熱裡山泉般的沁涼。

母親的冬瓜盅用雞湯煨冬菇、木耳、松菌,扁尖,加一點泡軟的干貝,火腿片,乾魷魚絲。材料偏素,肉類只是提味,火一大開沸騰就轉小,然後慢火細蒸,關火再燜一下,讓湯頭的鮮香,滲透進冬瓜瓤裡。吃的時候,一勺一勺舀在碗裡,清爽素淨,餘韻很長。

後來有機會吃到大餐廳的冬瓜盅,加了太多鮑魚、花膠、蹄筋,材料昂貴,缺失了冬瓜的清淡,總覺得遺憾。

素淨,並不容易。也許,素淨是守一種本分,不貪妄想,也就素淨了。

母親的料理,彷彿帶著她戰亂四處顛沛流離的本分,謹慎裡求眾生平安,滋味深遠。因為一生都在遷徙,她的料理沒有特別地方的執著。她是北方人,各樣麵食,從麻什(貓耳朵)到旗花麵,從水餃到饅頭包子,她都拿手。她也會做父親家鄉的福建菜,自己釀酒取酒糟,裹著鰻魚,蒸炸都好吃。她也用酒糟燉雞,鮮香滑嫩。

福建菜的腰花油條麻煩,豬腰處理費功夫,尿管剔除乾淨,用麵粉搓洗,不留一點腥騷。用大刀片成薄片,調味快炒加入隔夜酥脆油條,這一道閩系名菜母親也拿手。

母親在大龍峒定居,她就學做同安人的各式米粿,油飯,過年和鄰居一起磨米做年糕。

顛沛流離中活下來,很難有妄想,也就平實樸素。

料理用火,講究火候。蒸、煮、煎、熬、燉、烙、烤、煨、炸、炊、煸、炒、燜、汆燙,都是火候。

火候是對火的體會,大小快慢,都有分寸。

火從邃古燧人氏傳下來,或者如古希臘所言,是普羅米修斯從天上眾神偷竊而來。人類圍繞著火,細數天上星辰,期待旭日初升。一萬年過去,仍然盼望火種傳遞,代代不絕。

母親經歷的火的使用,像一部火的歷史。她在戰亂裡,看過砲火,看過硝煙,也許可以體會生活裡靜靜看著一圈爐火的幸福滿足吧。

她做飯做菜,用過木柴燃火,用過炭,用過煤球,用過洋油,用過瓦斯,用過電,用過磁波……

每一種不同燃料的爐具,都有各自的特色,做出的飯菜也有不同。

爐火,或許一時讓她想起某一日大轟炸的火光沖天,鬼哭神號。她還是聚精會神,祈禱眼前那一圈爐火有天長地久的生活的安穩吧。

爐火慢「煨」、細「燉」,「煎」或者「熬」,都是功夫,拿捏火候,是做菜,也是人生。

現代人多不懂「煨」的慢火溫度,也難體會人與人的「依偎」,慢熱,卻長久。懂得「煨」,懂得「燜」,都需要耐心與時間。

對火沒有耐心,也難理解生命裡「煎」「熬」的隱忍。

我越來越少在餐廳吃「乾煸四季豆」,「煸」要時間,「煸」不是「炒」,也不是「炸」,不用油,用小火「煸」出水分。這也需要時間,匆匆忙忙,很難理解「煸」。

我的童年,用火,需要時間,用水,也需要時間。

打開水龍頭就有水,如今也是理所當然,冷水熱水都有。

我的童年卻不然,到溪流邊取水,到井邊汲水,回來把水燒開,需要的時間也很長。

最近在一條河畔步道看到一台泵浦(圖),看了很久。大概青年一代已經不知道是什麼。□浦是汲地下水的裝置,一邊有木頭的柄(圖裡這隻泵浦木柄斷缺),上下擠壓木柄,另一端水喉就會送出水來。我的童年,這樣裝置很普遍,婦人們都聚在水喉□浦邊,洗菜,洗衣物,也聊八卦是非。有時為了搶水,也有人在□浦旁打架,撕扯頭髮。

□浦是社區共用的取水裝置,當然沒有今天家家戶戶的水龍頭方便。我很慶幸十歲以前經歷過家家戶戶沒有自來水裝置的時代,所以直到今天,打開龍頭,有水汩汩流出,都覺得是神蹟,心存感謝。

現在在家裡打開水龍頭,過濾的飲用水,熱水立刻就有。用水這樣方便,自然沒有「神蹟」的感動,也不需要感謝,有水,理所當然,沒有水,可能就謾罵抱怨。

應該慶幸,經歷過缺乏的時代,有機會對此刻擁有的充滿感謝,守本分,便沒有太多妄想。

是的,科技進步,許多家事有機械代勞,我很慶幸,從一無所有開始,隨著年齡,家裡有了電扇,有了留聲機,有了電視,有了瓦斯爐,有了電鍋,有了電冰箱,有了電話,有了空調冷暖氣,有了捷運,可以隨時坐飛機到想去的地方旅遊。

每一樣機械出現,都像神蹟,充滿喜悅興奮。

然後,大概半世紀,出現能源的危機,電力資源不夠了,出現碳排放廢氣的汙染,出現臭氧層破裂、南北極融冰,森林大火,許多動植物滅絕,飲用水裡大量塑膠微粒……

慶幸過神蹟,也看到神蹟不被感謝,人類失了本分,沒有節制,神蹟轉成詛咒,從「創世紀」到「索多瑪城」的毀滅,彷彿《舊約》都已預言。

圍繞在我們生活周遭的五行──木火土金水,時時刻刻都在變遷,有時緩慢,有時快速,也許,核心的位置還是人。人失去了自己立足本分,木火土金水的運轉流行,不會是助力,反而變成障礙。

工業革命之後,有機械替代傳統手工勞作,人類也許慢慢會發現,一百年,工業革命的神蹟一一轉成詛咒。

後工業時代,要如何重整一百年工業消費速度留下的世界性難題?

我慶幸過生活裡一一出現的科技神蹟,一直到手機、電腦。我也開始深沉反省。電冰箱、電視、電腦、洗衣機、洗碗機、微波爐、空調冷暖氣、除濕機、空氣清淨機、電子掃地機,看著這些家庭必備的機械,也會問自己:我可以少掉哪一件?都是「必備」的嗎?

我需要另一種神蹟,回到素樸的生活原點,不是增多,而是減少。

常常演練「易經」「損」「益」二卦,生活還可以減少什麼?還至本處,也許應該回來守人的本分了。

▌電冰箱

「我的童年是沒有電冰箱的……」有一次,我這樣說,年輕人聽了,無限憐憫:「好可憐喔……」

可憐嗎?也許吧……

我因此回憶了一下「冰箱」。

台灣這麼熱,夏季溫度高又潮濕,沒有冰箱,食物怎麼保存?

回憶了一下,上個世紀五○年代,台灣經濟生活和今天大不相同。家家戶戶食物都不多,食物不多,很少剩菜,也很少有「廚餘」。所謂「廚餘」也就是一些剩菜的湯湯水水,存放在門口一個土甕裡,用來餵豬、餵雞鴨鵝,餵狗餵貓,貓狗都不胖,人也不容易胖。

最近一位朋友,下班回家,她最疼愛的小黃狗「襪子」撲上來討拍,忽然抽搐倒地就死了。朋友哭了好幾天,醫生說這樣猝死是跟心臟有關。她不肯解剖屍體,哀傷地辦了喪禮,埋葬在寵物墓地。

我的童年,人不容易胖,寵物也不胖。很少外食,食物大多當天吃完。大部分吃蔬菜,菜裡炒一點肉絲肉末,除非過年過節,很少看到大塊肉、一整隻雞或鴨。

沒有剩菜,好像也沒有特別需要冰箱。(這當然是阻礙進步的觀念。)

我最早接觸的「冰箱」不是電冰箱。

冰箱,不插電。是一個木頭櫃子,裡頭放冰塊,冰塊同安人叫「冰角」,五毛錢買一塊「冰角」,店家用鋸子鋸開,二十公分見方,草繩捆紮,提回家一路還滴著水。

因為不用電,不叫電冰箱,通常叫作冰櫃。夏天很熱,冰點綠豆湯、西瓜、青草茶、酸梅湯解暑,很少用來存放剩菜。

冰塊用刨子刨成冰渣,加上各式酸甜果汁,也是夏日佳肴。

我到現在也不習慣吃剩菜,飯菜做一定的量,吃完,不留隔夜,也就不那麼依賴冰箱。

電冰箱有了,大概是一九六○前後,我們一排糧食局宿舍,都是公務員,都用冰櫃,沒有電冰箱。鄰居裡有一戶是南洋華僑,忘了是新加坡還是菲律賓,我們都籠統叫作「南洋」。「南洋華僑,他們家進口了一台電冰箱。」一時傳為美談。

那台電冰箱,莊嚴如白宮,放在客廳中央。附近幾條街的鄰居都來觀賞,開開關關,覺得神奇。插了電,涼風徐徐,乾淨明亮,像神話中的水晶宮或廣寒宮。

電冰箱讓附近左鄰右舍快樂了很久,也像神話一樣傳述了一段時間。

現代人很少把冰箱放客廳,冰箱實用,也少了神話的丰采。

這家人很和善,有了社區第一台冰箱,很樂於和鄰居分享,不僅招待大家參觀,招待吃電冰箱冰過的檬果、蘆筍汁,也同時邀請大家,「家裡有剩菜都拿來冰,不要客氣……就像一家人。」

有好幾個月,傍晚晚飯過後,就看到這家人門口絡繹不絕,許多人拿著剩菜剩飯串門子。

好像家家戶戶突然多出很多剩菜,把剩菜剩飯存放到電冰箱裡,像一個節慶儀式,竟然也成為那個沒有什麼娛樂的年代快樂的回憶。

要說嗎?電冰箱的故事有一個不太優雅的結尾。

那時候兒童腸道多有寄生蟲。學校規定定期有衛生所的人員來驗糞便。小學生每人發一個小火柴盒,規定裝進糞便,用信封套好,寫上班級名字,統一集中,次日交給衛生所。

大概有鄰居把剩菜跟這盒糞便一起放進水晶宮般的電冰箱,氣味不佳,被發現了。這家華僑主人大怒,從此不再接受鄰居存放食物。

街坊鄰居議論起來,也很為主人不平,「太沒有道德了啊……」大媽們在電冰箱門口說得很大聲,刻意要安撫生氣的主人吧,又像是為美如皇宮的電冰箱委屈。

一九六○前後,台灣都會的生活改變了。有了電冰箱,有了電視,都放在客廳,電視製作得也像皇宮、有拉門,最早有電視的一戶人家,也招待一條街的人晚飯後去觀賞,擺滿座椅,鋪了席子,熱鬧非凡,一直看到唱完國歌才依依不捨回家,螢幕上閃著神祕模糊像夢一樣的光。

節目內容都忘了,只記得那夢一樣的螢幕上閃閃如歲月眨眼的光。

電冰箱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式,沒有電冰箱,食物不會存放很多,飯菜做適量,當天吃完,不堆放隔夜菜,其實比較健康。

現代人越來越依賴冰箱,電冰箱要夠大,有時候一個不夠,要用兩三個。冰箱塞滿各種動物屍體,冷凍好幾個月,退了冰,肉質其實也比不上溫體肉類品質好。

很多人喜歡台南牛肉湯,一小碗,牛肉切薄片,入水一汆燙就好,加一點細薑絲,香甘幼嫩,難以忘懷,那口感味覺,還是因為不冷凍。

沒有電冰箱的年代,母親做出過極好吃的料理,材料新鮮,不冷凍,不冷藏,適量可口,也不浪費。

剩菜越來越多了,廚餘越來越多了,好像跟電冰箱越來越大有冥冥中的因果。

不在自家做菜了,請朋友上館子,總要叫一桌子菜才排場。剩的菜比吃的還多,最後都打包,回家塞在冰箱,吃一個禮拜也吃不完。隔夜菜,大部分都走了味兒,不好吃,也極不健康,吃出許多腸癌胃癌。

要怪電冰箱嗎?其實還是人自己失了本分。

有電冰箱,方便很多,但是可以不依賴,不塞滿食物。不把冰箱當廚餘桶,不把自己的腸胃當廚餘桶。

沒有冰箱,人類有很多保存食物的料理方法:用鹽醃漬、掛在簷下風乾、用蜜或醋浸泡、用太陽曬、用酒糟包裹……童年的家裡,屋子角落總有酒甕,母親自己釀酒,醃泡菜,做豆腐乳,自己灌香腸,屋簷下總吊著風雞風鴨、火腿、鹹魚……

在池上駐村之後,發現客家家庭床下都有寶,六十年的老菜脯,四十年的醃橄欖,一甕一甕的福菜、酸筍,豆腐乳……

沒有冰箱的年代,保存食物的方法,滋味悠長。

沒有冰箱的一萬年,人類靠醃漬風乾製作的食品,可以好好寫一大本書,或做一小手冊,準備有一天缺電斷能源的時候有個預防方案。

(待續)


  人文薈萃

【慢慢讀,詩】馮平/追星
馮平/聯合報
圖/馮平提供
是他?

牛羊的眼睛睜開了

狐狸和蜘蛛的眼睛也開了

魚群爭相擠破水面吐出

驚嘆的方言

夜空被分食而盡

只留下一顆星


光的方程式把過去未來的密碼

輸入,電光火石無法歸位

耆老的鬚髮盤根錯節

像千年古樹征服世界,吸收

思想的骨髓

黑夜難度關山,頻頻失足


是他?

我們彼此相視,給山河一次肯定


星光不死,交換心圖

神喻之路不是想像的驛埠

而是時間顛簸的腳步

鞋帶延長至遙遠天幕,綁住

一顆星低眉的角度


那星,那人

此生終能見上一面,賭上性命

清結盤纏,獻出禮物——

彷彿,已見他走向一條無返的血路


用沾滿死亡氣息的木

劈開重幔,震碎香爐

三天之後

寫給千萬人一本永世的

答覆


  訊息公告
「爆吃」、「追劇」、「酗酒」英文怎麼說?
現代人壓力真的十分龐大,一旦能有寶貴的休息時間,就會想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好好放鬆一下!你一定也常常聽到身旁朋友說:「這個連假我要來追劇追個夠…」、「我要吃爆…」、「明天要狂睡…」「明天要去…喝到掛」…等等。今天就來一起學學,binge 在英文裡可以怎麼使用吧∼

稱霸Netflix台灣電影排行版《孟買女帝》 來自妓院的孩子也有受教育權利!
電影孟買女帝,觀看中無形中就會被帶入劇情裡,印度淪為八大女孩的女姓很多,大多是被家人、親友欺騙賤賣,不得不從事非自願的,尤其是劇中所演繹的60年代,身為女性看了都覺心酸。沒有屋頂、沒有丈夫的性工作者,只能以妓院為家。而被社會所歧視的紅燈區,政府規劃蓋摩天大樓,他們即將被驅離,要何去何從呢!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