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天縱、商周出版
程天縱,長期在科技業擔任專業經理人,曾任中國惠普總裁、德州儀器亞洲區總裁、鴻海集團副總裁及富智康執行長。退休後創立「Terry&Friends」創業社群,在兩岸輔導逾五百個創業團隊。曾出版「經營學」、「管理學」、「專業力」之暢銷套書,強調管理理論與技巧、詳述企業文化相關議題。這次,他著重在個人經歷與反思,寫成新書《每個人都可以成功》(商周出版),鼓勵讀者學會觀察、思考、判斷、決策,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思路
一九九七年底,我離開惠普加入德州儀器,舉家搬遷到德州達拉斯。有一次在某個聚餐活動�堙A我認識了一位幾年前從北京移民到達拉斯的朋友,他分享了以下這個故事。
當辦完所有移民手續之後,他全家順利拿到了美國綠卡,於是在達拉斯北邊一個高級住宅區買了一幢獨立洋房。才剛搬進新家,附近的鄰居紛紛登門來拜訪。除了互相自我介紹以外,還送了鮮花、蛋糕……等小禮品,表達歡迎之意。每天早晚,鄰居都會很熱絡地跟他們打招呼。
這種情況跟他們在北京時是完全不一樣的。住在北京的小區公寓樓�堙A鄰居之間老死不相往來,住的是誰都不知道,哪像現在鄰居這麼親切,宛如家人一般。
有一天,他老婆正在燒菜準備晚餐,菜燒到一半發覺鹽用完了,他懶得開車到超市買,老婆的菜也等不及了,於是就穿著汗衫短褲、腳蹬著拖鞋,跑到隔壁鄰居家�堨h借。
鄰居出來應門、問清楚狀況之後,到廚房拿了一包鹽給他,但在他開口道謝之前,鄰居卻板著臉跟他說,如果將來再有這種情況,請先打個電話「問」一聲,看看他們方不方便幫忙,以後不要再無預警登門造訪。
臉都綠了的他,回家跟老婆說了這事。結論是,這些老美的親切和笑臉都是裝的,骨子�媮椄O看不起華人,以後還是跟這些鄰居保持距離,以免自討沒趣。
於是,他以過來人的身分告訴我,跟老美之間還是保持距離比較好,有事情還是找老鄉幫忙才是正確的。這件事情讓我想到,一九九二年一月我在結束了美國的工作,舉家從美國加州矽谷搬到北京,就任中國惠普總裁的新職位時,發生的一個小故事。
第一天上班,我進了電梯後陸陸續續進來許多年輕人。我心想,他們大概都是中國惠普的同事,於是我主動跟他們打招呼,對著他們每個人微笑說「早安」。
在美國惠普總部工作兩年,每天上下班碰到同事,都是親切地打招呼;即使在商場之類公共場合的電梯�堙A碰到陌生人點頭微笑打招呼,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
誰知道我在電梯�堛熙o個舉動,居然沒有得到任何回應,而且每個人都以狐疑害怕的眼光看著我,還往反方向靠,盡量離我遠一點。有一次我很清楚地聽到有個女孩對另外一個低聲說了句「神經病」。
以上兩個例子,說明了東西方文化之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不一樣的。
我在美國的這些年,感覺到老美對於人與人之間距離的態度,跟我們華人是不同的。老美在「應付陌生人」和「應對親友」兩者的處理方式仍然是有差異的,但差異並不是很大。
如果說,與陌生人之間的距離是十公尺的話,那麼與親友之間的距離也要保持兩公尺左右。也就是對陌生人保持「敬之以禮」的距離,對於最親密的親友也保持「尊重隱私權」的距離,這就是「有點黏又不太黏」的感覺。
今年六月初,我到矽谷去探望我大兒子一家人。有一天,我帶著四歲的孫子Leo到一家有名的甜點餐廳,吃他最喜歡的冰淇淋,我自己則點了一份蛋糕,搭配一杯拿鐵。
看著送來的一大份冰淇淋,小孫子吃得比較慢,因為擔心他吃不完,又怕冰淇淋融化了,因此我很自然地拿著我的湯匙,伸過去吃他的冰淇淋。這時,四歲的小孫子停下來看著我,問我說:「爺爺你在幹什麼?」我回答:「爺爺怕你吃不完,冰淇淋又融化了,幫你吃一點啊。難道你不願意跟爺爺分享嗎?」
可愛的四歲小孫子說:「可是你沒有問。」
恍如遭受到重擊一般,我突然領悟到了一點:在美國受教育的小孩,從小就知道要「問」(ask),意思就是要得到別人的許可(asking for permission)。這是對他人尊重的一種表現。即使我是他的爺爺、即使是我付帳請他,要吃他的冰淇淋之前,仍然要「問」,必須得到他的許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